“法官,我跟你说,这个钱,我肯定借给他了,都是血汗钱,一分钱不能少。”“我还钱了,给的高利息都很多了,我不可能再多还钱。”1月16日12点半,肥西县人民法院三河法庭的多元解纷调解室里,70多岁的徐某和70多岁的王某吵得不可开交。
法庭负责人刘蕙芸刚刚开完一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急匆匆赶到调解室。“二老,时间也不早啦,你们如果想今天把问题解决了,安心过年,我们中午不休息的,可以继续帮你们调解。”听到这话,原本还吵得面红耳赤的二人,彼此看了看,陷入沉默。自2020年开始,徐某陆续从王某处借了5万多元现金,约定了利息。王某称没有收到一分钱还款,所以起诉要求徐某连本带息归还。徐某急了,说自己这几年陆续在还利息,都是现金,总数快超过本金了。因为二人均70多岁,资金往来也是现金,没有留下任何有效证据。基于对二人利益的有效维护,法庭已经组织调解多次。临近年底,刘蕙芸再次将二人约到法庭。见面就吵的二人,在9点到达法庭后始终各执己见。眼看时间临近11点,因一时陷入僵局,二人又不愿离开法庭,刘蕙芸决定让二人冷静一下,再组织调解,便安排二人分别在不同调解室。
刘蕙芸插空到科技法庭,开始约好的11点庭审。这是一起标的额达到800多万的民间借贷纠纷,因三名被告均是继承人,被继承人去年9月意外去世,债主便接连找上门。另一起标的额200多万元的民间借贷纠纷就在当天下午,同样的被告,为了不让当事人奔波往返,法庭便将庭审都安排在同一天,为照顾当事人的时间,安排了午休时段庭审。
庭审结束时,已经是午后1点半。在法官助理安排双方签字确认庭审笔录的时候,刘蕙芸又赶来继续做王某和徐某的调解工作。看着法官顾不上吃饭也要解决他们的纠纷,二人终于松了口,各退一步,午后2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
“三河法庭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1名,法警1名,团队人均年龄30岁。法庭日常诉讼服务中,我们想更大限度发挥年轻的能量,诉讼服务中心中午时段安排值班,不论庭审还是调解,只要当事人需要我们中午不打烊,随时提供服务。”食堂里,刚吃上一口热饭的刘蕙芸告诉记者,三河法庭地处三河古镇旅游景区,辖区群众前来起诉或者参与庭审,有的路途远,有的时间不便,结合实际情况,法庭启动午休时段也工作的常态化机制,保证一天的时间里9点到17点半,法庭大门始终敞开,随时随地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服务。
2022年,三河法庭受理案件510件,平均审理用时21.86天。“太快了,没想到起诉到开庭再到出结果,你们的速度这么快!”这是很多当事人在三河法庭打完官司后的感慨。这个年轻的团队,有个不成文的默契,来案即受理,受理即送达,送达即排期开庭,庭前调解到位,调解不成当即开庭,尽量不让当事人跑第二趟。
午间不休,有案速办,是他们的态度;为当事人提供最便利的诉讼服务,最高效的司法审判,是他们的追求。在这里,青春不打烊,司法为民不松劲。(记者 唐欢 通讯员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