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年时间已过半,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如何?7月中旬,省委省政府派出12个督查组深入全省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开展督查。本报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多名记者受邀随同采访,探寻各地和有关部门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的好经验、好做法。
■转型升级注入发展动力
华茂集团有限公司是安庆一家老牌纺织企业,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等因素,这家纺织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面对逆境,华茂集团顶住压力,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调整产品结构,从过去主要生产白纱白布,转产服装面料、家纺材料,产品出厂价格提高至原来的近5倍,盈利空间大大拓展。新技术、新产品成为这家企业逆势增长的“法宝”,也成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市场萎缩的局面下,我省多地与部门一手抓稳增长,一手抓调结构,用稳增长为调结构打造战略空间,以调结构促转型谋求发展新动力。为此,省财政厅设立专项引导资金,统筹安排20亿元,支持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合肥瞄准国际国内前沿和高端,加快打造智能语音、量子通信、机器人等全国性乃至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今年前5个月,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034.5亿元,同比增长26.8%,占全省32.3%。淮北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非煤产业,上半年非煤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69.1%。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9976.6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服务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3.8%提高到35.4%,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9和1.5个百分点,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结构持续优化。
■规范收费助企轻装前行
“因防雷检测费、白蚁防治费、新建厂房测绘费等收费取消,企业今年一下子节省了64万元。 ”在督查组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阜阳市鼎铭汽配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为减少涉企收费事项,阜阳市自2013年至今取消涉企收费项目38项,暂停收费项目18项,对小微企业、工业项目、市政府重点工程、非营利性养老和医疗机构建设等免征收费项目63项。为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亳州实施了涉企收费清单,全市减免收费(基金)67项,年减免金额1.2亿元。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作用突出。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各地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助企业“轻装”前行。贯彻落实国家收费基金优惠政策,减免养老和医疗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或暂停征收12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将为企业减负超过10亿元。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减税252.5亿元,办理出口退税91.8亿元,合计减少企业负担344.3亿元。而在企业扶持资金管理方面,省财政厅建立了财政涉企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全省纳入系统管理的项目数4846个,申报金额38.58亿元、预警项目数4060个、预警比例83.78%。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种种做法,尽量使资金投向更加精准,努力让每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创新手段增进民生福祉
“拿着政府部门发放的‘房票’,不仅可选购政府投资的安置房,也可自主购买商品房。”谈到棚户区改造,铜陵市民张霞说。针对部分棚户区不能就地改造和普通商品房市场可售房源较充裕的实际,铜陵市大胆创新,试行“房票”安置新方式,受到群众欢迎。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善居住条件,是困难群众的热切期盼。为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改货币化安置。截至6月底,新开工保障房24.5万套,开工率61.6%;建成21万套,占年度目标的87.5%;货币化安置2.8万户,占完成征收户数的37%。
运用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是我省一大创新举措。今年上半年,33项民生工程快速推进,山区与库区农房保险完成全年参保任务,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进度明显快于上年同期。上半年,全省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594.7亿元,占年初计划的81.9%,较上年同期快5.8个百分点。除此之外,今年以来,省级还下达补助资金3.5亿元,支持解决全省老村干、老民师、老放映员等困难群体生活问题。全省22058户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任务,截至目前,已安置到位17861户,安置率90.9%。一个个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逐步解决,让群众对改革发展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严肃法纪营造正气清风
因收受他人财物违规安置学生入学,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财审股股长吴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并被免去股长职务。针对“喝小酒、打小牌、洗小澡、钓小鱼、游小景、玩小网、贪小名、图小利”等“八小”歪风,阜阳市颍州区开展专项整治,目前已查处案件40起,给予41名干部党纪政纪处分。只有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改作风相关规定的问题,各地各部门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今年上半年,黄山市共查处违规问题18起,组织处理20人,党纪政纪处分8人,并先后两次对12起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件点名通报。六安市针对公务接待、公车配备等规定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72次,查处公款吃喝、旅游和送礼等问题12个,处理党员干部30人,给予党政纪处理14人。
中央和省委厉行勤俭节约的要求是否得到认真执行?“三公”经费等支出超标问题是否整改到位?这些也是省委省政府督查组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公共“钱袋子”的“管家”,省财政厅带头严控行政费用支出,今年上半年“三公”经费支出下降42.7%。亳州市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支付制度改革,今年以来市行政公务接待经费同比下降30%。宣城市认真落实党政机关清理办公用房有关规定,去年以来共调整腾退并综合利用办公用房8.7万平方米,节约资金上亿元。 ·本报记者袁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