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各地全力打造民生政府,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项目设计不合理、建后管养不到位、宣传效果不明显、管理机构不健全、考核形式待完善等问题。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持续推进,才会持续发力;只有持续深化,才会持续显效。唯有这样,才能把民生工程办成老百姓的民心工程。
优化顶层设计。首先,要集中民意。各地在决策之前、规划之初,要贴心问需,广征民意,改“政府配餐”为“群众点菜”,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真正将民生工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其次,要科学统筹。民生工程要科学统筹,避免顾此失彼。各地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协调性和统一性,使民生工程建设规划与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相融合,与城乡规划建设相统一,与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和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第三,要注重配套。要点面结合,统筹兼顾, 构建一个完整的民生工程建设体系。在抓好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还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有序可控。
强化建后管养。工程类民生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坚持建管并重,强化建后管养,才能实现民生工程效益最大化。各地要把后期管养作为重头戏,明确责任主体,划定职责范围,严格落实责任,通过投入的保障、机制的完善、制度的加强,抓细抓实管理养护各项工作,确保管护主体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对于已建成民生工程,各地要转移工作重心,由建设为主逐步转向建管结合、建管并重。
细化监督考核。要建立工程管护机制,全面推行工程类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六制”管理。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开展暗访、互查等形式的督查考核,严格实行奖惩。要创新民意调查长效机制,把民意调查结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要完善考评形式,实行“三个结合”,即:全程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工程进度考核与工程质量考核相结合,任务考核与管养考核相结合,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曹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