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的砀山县,特殊的区位带来复杂的治安环境,但该县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平安砀山”“法治砀山”建设,创新机制,为当地经济发展营造了稳定和谐的环境。9月16日,砀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建设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数家珍,全面盘点了该县政法工作的创新举措。
朱建设书记介绍,砀山县政法委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政法工作精神,按照“抓主抓重、苦干实干、提速提效、争先争优”工作思路,创新方法、健全机制、拓宽思路、奋力攻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是健全机制、综合施策,强化源头预防。建立健全社会重大事项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明确稳控责任人、责任单位以及化解时限,切实保障群众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采取调解、仲裁、行政裁决、复议、诉讼等纠纷解决机制,提高防范化解实效。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疏导、稳控和及时化解,密切关注社会全面动态和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努力做到“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全方位服务。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县、镇、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长效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公调、检调、信调、法调等多部门联动的衔接机制。三是平安建设知晓率进一步提升,通过出动宣传车、印制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条幅、设定宣传平台、电视网络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了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平安建设的有关部署。四是特殊人群的管理教育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完善的人口动态排查机制,深入推进平安系列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并适时对全县平安建设工作进行督察通报。五是牢记宗旨、为民服务,出色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着力推进“责任信访”“法制信访”,严格规范信访秩序,引导涉法涉诉信访人依法解决问题。六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展开扶贫帮扶、积极做好贷款清收以及打击“两非”等工作。
政法综治成绩面前,朱建设并不讳言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社会矛盾复杂,维稳工作有待加强;局部地区治安形势严峻,严打斗争有待深化;社会管理创新不够,基层基础有待夯实;政法干警在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仍需进一步提高。
正是基于对现状的清醒认识,谈及下步工作,朱建设书记俨然成竹在胸。持续深化“平安砀山”“法治砀山”的建设;夯实基础,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抓实民意导向,确保群众满意度提升。认真组织开展群众评议基层政法单位活动,加大政法综治工作宣传力度,大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政法综治工作的参与率、知晓率。抓好纪律作风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进一步提升政法队伍的良好形象。·本报记者 江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