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专车违法被约谈和处罚的例子比比皆是。专车生存空间逼仄、处境尴尬。然而,社会在发展,人们对于专车的认识在提高,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专车对于保障民众出行的重要性,并开始从政策层面给专车“正名”。上海市日前向滴滴专车发放首张许可证,就是这样一种证明。社会和政府对于新生事物的认识终归需要一个过程,从不认识到认识,再到深刻和清醒认识,专车从禁止到限制,再到全面放开,上海市走过的路,或能代表国内其他城市未来将要走的路。在上海市的率先示范之下,其他城市也终将逐步取消对于专车的限制。未来,各地专车将有望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环境。
政策总是与时俱进的,这是政府制定和出台政策的天然属性。专车好不好,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就和梨子的味道一样需要亲自尝一尝。上海市的专车模式和专车获批,无疑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本。
时下,如何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为公众所关切和热议。就专车与民众生活的息息相关程度而言,何尝不是关系民众利益的“最后一公里”。有关方面审时度势,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并准确把握民众吁求和民生脉搏,符合科学决策的实质和时代内涵。专车已经正式步入城市舞台,必将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部分,也必将在政策的倡导和支持下进一步兴盛起来。专车和专车政策是时代的产物,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决策的产物,也是饱含着市场自我调节和市场需求的产物。
目前,上海市虽有近5万辆出租车,但无法满足公众打车出行需求。在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之下,专车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不会挤压传统出租车的营运空间,反而会因为专车这一新的服务形式的勃兴,让公众交通保障体系形成良性的鲇鱼效应和良性竞争,这已注定会让专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不可分割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