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合肥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食品安全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5-11-02 10:23:46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为百姓和政府所关注的焦点之一。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以来,省城合肥市的食品安全状况如何?10月30日,正召开的合肥市十五届人大第二十次常委会,对合肥市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专题询问。

食品安全询问 促严格执法

合肥食品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生产经营单位多、小、散特点突出,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问题明显,而普遍存在的一家一户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加大了食品安全风险。同时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在食品中非法添加、滥用、滥加食品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和环境污染导致的等等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个别单位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为此开展食品安全专题询问,有利及时督促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法,找准存在问题,加以整改,以切实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当天的专题询问中,有关食品安全的总体态势、食品农残问题监管、问题食品的召回、打击违法犯罪、地沟油、餐饮废弃物处理等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询问的热点话题。

当天的专题询问上,合肥市公安局介绍了近年来合肥市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方面情况。2012年以来,合肥市各级公安机关共侦破食品类案件1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1人,捣毁“黑窝点”136处,涉案金额4164万余元。去年,肥东县公安局破获特大制售“毒死狗肉”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刑事拘留13人,查获“毒死狗肉”45吨。今年,包河分局连续侦破3起特大团伙制售假酒案,涉案金额1500余万元。

查高残留农药 严打抗生素滥用

“如何加快淘汰高残留农药,鼓励农户科学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如何监管家禽家畜养殖中,违规使用抗生素、生长素;过量使用兽药等问题?”专题询问刚开始,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李茂凯、詹欣两位组成人员就接连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问题。

据悉,合肥市年均使用农药约500多吨,农残问题一直为百姓所关心。对此应询的合肥市农委负责人表示,对高残留农药市场,坚持源头管理监控,全市确认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127家,严格专人负责、销售、去向追溯等举措,同时通过创建农药经营标准化示范店,大力推广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通过“优、替、精、改”等方法,开展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目前全市已创建农药经营标准化示范店80家,争取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奖补金900多万元,以调动农户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积极性,加快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

针对家禽家畜养殖业中存在的违规、过量使用抗生素、生长素和兽药等问题,合肥市畜牧水产局表示,今年以来,合肥已对全市范围内362家兽药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全市14家兽药、43家饲料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督查,重点查处违规经营禁用兽药、抗病毒药物、促生长激素、性激素等违法行为,目前共纠正违规行为18起,立案查处违法行为5起。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养殖业药品购入和使用台账档案、养殖档案及监管档案;严查不规范使用药品、直接使用原料药、人用药来历不明等违规现象,严打超剂量、超范围、不执行休药期等等滥用抗生素违法行为。

“地沟油”犯罪 列“打四黑除四害”

“地沟油”整治,餐厨废弃物的监管和流向,是当天专题询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集中话题。

合肥市药监局负责人介绍,“地沟油”是食品安全整治的重点之一,2011年以来,合肥市连续多年开展对“地沟油”的专项打击,期间查处取缔“地沟油”非法加工窝点10余处,并对“地沟油”流向进行了追踪。目前,合肥市主要有3家企业持照开展餐厨废弃物的回收经营,约有50人左右的相对固定打捞人员,代为收购餐厨废弃油脂。从2012年起,合肥市公安部门将从事“地沟油”犯罪列为合肥市“打四黑除四害”主要内容之一,主动排查“地沟油”犯罪线索,目前尚未发现“地沟油”流入合肥市食品安全的相关线索。

为严防“地沟油”从源头上回流餐桌,由合肥市城管局牵头对全市餐厨垃圾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截至今年9月底,已处理餐厨垃圾约1000吨。

当天的专题询问中,合肥市城管局坦陈,在餐厨垃圾收运中,遇到不少问题:一是部分餐饮单位私下与没有收运处理资质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协议,收取费用、打扫后堂卫生;二是部分大型餐饮企业和大单位食堂拒不接受餐厨废弃物和垃圾的收运;三是少量收运处理企业特别是“地沟油”收运企业,有部门行政许可,需要协调规范;四是一些餐饮单位存在瞒报、少报餐饮废弃物垃圾量,消极应付等现象;五是各区饮食大排档收集覆盖不全。

“明厨亮灶” 全力监管校园

校园及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问题,长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区域,如何强化监管?就常委会组成人员汪洋的提问,合肥市食药监局表示,合肥市食药监局积极推动学校,包括幼儿园在内的校内食堂,实行“明厨亮灶”工程,通过安装摄像、显示器,对重点场所、生产加工环节等行为进行实时录像和远程监控等措施,强化师生和家长参与监督。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各级政府投入资金62万元,创建“明厨亮灶”单位266家。

在校园周边,重点以销售价格5元以内的油炸食品、面制品、膨化食品、麻辣条、饮料等小食品为监管对象,着力查处无证照食品经营、进货来源不明和索证索票不全、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及销售过期食品、腐败变质食品、“无五”食品违法行为。今年来,累计查处校园周边食品违法经营行为32件,责令整改116家,罚款3.6万元,查获违法经营食品32公斤。

“三小”全面整顿 创建示范摊群点

针对“小摊贩、小作坊、小餐饮”点多面广,准入门槛低,监管难度大,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等,合肥市食药监局回答,合肥市已从2014年7月至2017年底,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对小餐饮进行规范整顿,并确立目标:每年每县(市)区至少创建1条小餐饮食品安全整顿规范街(区),每年每县(市)区至少创建100个以上小餐饮食品安全整顿规范示范店。到目前,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创建小餐饮整规示范街16条,小餐饮整规示范店1000余家。下一步将推行小作坊和小餐饮实名登记监管。

合肥市城管局正在积极探索,着力推进摊点群建设,实行分类管理,按照“人在地净、人走场清,摊内整洁卫生”的要求,规范夜市摊点群。眼下,合肥市已设置107个夜市摊点群,规范流动摊点10000个。其中一类摊点群22个,二类摊点群85个,全部取缔了管理水平低下的三类摊点群。对管理较好的规范夜市摊点群,将试水引进物业公司管理模式,打造管理规范,特色明显,影响较大的夜市摊点群,形成品牌,吸引消费。

两个小时的专题询问,16位组成人员询问了近20个问题,涵盖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方面面,列席专题询问的合肥市副市长陈晓波表示,市政府将以这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坚决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合肥百姓的食品健康安全。

·本报记者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