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张青川)11月11日,记者从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正在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PPP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到2020年,所有城市及60%以上的县城区基本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将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的“顽疾”。
据介绍,所谓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记者获悉,我省目前已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组织制定《安徽省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导则》和《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雨水控制利用工程》等地方标准。到2017年,试点城市内涝积水点基本得到解决,城市建成区年径流控制率达70%。到2020年,所有城市及60%以上的县城区基本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目前,池州市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已在城市水环境、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建筑小区以及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进展。合肥、亳州、蚌埠、滁州、芜湖、宣城、铜陵、安庆、黄山等9个省试点市及6个县也在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发布会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侯淅珉介绍,我省城市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也在加大推进力度。
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已经签约并实施29个项目,投资179亿元。我省的经验和做法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