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心动2015·11月最赞心动人物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5-12-30 16:53:03

11月份,“安徽司法”微信微博和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省司法厅专栏平台共展播8名典型人物事迹,根据评选标准,综合展播人物微信、微博投票、阅读、点赞等传播指数,最终评选出姜永美、孙景宝两名“最赞心动人物”。广大网友在感动之余纷纷为这些身边的榜样点赞、投票,让他们的事迹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

“六亲不认”的社区矫正执法者

孙景宝,1970年8月出生,滁州市来安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股股长。1990年参军,1995年3月从事司法行政工作。2011年,荣获省司法厅“实战大练兵”先进个人;2009年-2015年,连续七年公务员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

执法中他“六亲不认”。社区矫正也是刑罚执行,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私情。在工作中每当遇到过熟人托关系、想办法找到他,希望能对某个社区服刑人员给予一定“宽容度”的时候,他都会严辞拒绝,很多人说他六亲不认。他总是对亲戚朋友说:“社区服刑人员日常应遵守的报告、社区服务、活动区域限制等规定,是刑罚执行活动,如果你们让我‘帮忙’,就是要让我滥用职权、渎职犯罪。”逐渐获得了亲朋间的理解和支持。

他开发一个管理软件。建立社区矫正档案是基础、可传统的建档方式,经过查询、核对、录入等一系列程序,一份档案入库至少需要40多分钟,费时费力还不利于后期更新。有着计算机编程专长的他,每天下班后都待在办公室,翻书籍、查资料,编写校验,反复模拟,最终成功开发了一款建档软件。这款软件通过采集报到社区矫正人员信息,能自动生成县级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执行档案、司法所的工作档案,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规范了社区矫正执法程序,在全县社区矫正工作中得到推广。
他严格执行规定。他还积极发挥学习的引领指导作用,以集中学习为抓手,组织开展每周二集中学习,逐人查验矫正对象的矫正监管手册,对于劳动、学习、报告记录中未达到最低规定要求的,严格按规定予以处罚。凡是司法所未履行职责的,责令改正,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发挥了良好的监管效果。·吴增彦 巩伟· 


戒毒学员眼里永远的“民警姐姐”

姜永美,1974年9月出生,1995年9月参加工作,安徽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政治教导员。

生活中的她,衣着朴素得体,浅浅的微笑隐于清秀的脸庞,真诚娴静。工作中的她,作风严谨细致,话语不多却一丝不苟,一贯的踏实勤奋。她就是一位安徽戒毒工作战线上的美丽女警。

她成为戒毒学员的“姐姐”。20岁的戒毒学员余某,大脑受毒品损伤尤其严重,刚入队时曾3次企图用板凳砸窗逃跑,入队1年多仍经常表达不清。姜永美多次找其谈心,帮她打开封闭的心灵,鼓励她学会担当、悦纳自我,并从亲情帮戒上给予指导。在每周日记中,余某虽然仍词不达意,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跃然纸上:“这周跟您谈了很长时间,心中满是怒放,压力石头得到了解脱,真诚地谢谢民警姐姐。”于是“民警姐姐”的称呼就这么叫开了。

她30天掌握百名学员情况。2012年,通过竞争性选拔,姜永美提任基层戒毒大队大队长。时值戒毒工作全面转型,面对整体年龄小、文化水平低、身体素质差的100多名戒毒学员,如何尽快掌握戒情、提升能力、创新戒治,姜永美深感责任在肩、挑战在肩、压力在肩。她每天“沉”在队里,逐一与学员谈心,细致观察学员“微表情”,一个月不到,100多名学员的基本情况全部掌握。

她创新“模拟小家园”让学员轻松戒毒。结合长期的工作实践,她在大队探索实施临解戒学员积分兑奖;还积极向所领导申请,开设戒毒人员舞蹈班、瑜伽班;在大队创设模拟社区矫治,创新开办以“家庭影院”、“音乐坊”、“书吧”等为主题的“模拟小家园”。戒毒学员们都说,这样的环境感觉很轻松、亲切,就像有家人、朋友在陪伴,戒毒的效果特别好。

·罗毅 彭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