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28日,蚌埠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反复核对小天(化名)家人的账户,确认无误后,将5000元应急救助金打到了其账户上。据了解,这是蚌埠市医调委面向医患纠纷特困当事人发放的第二笔资金。
今年15岁的小天因患有骨软骨瘤、左膝关节外翻畸形,于7月15日到蚌埠市某医院治疗。手术后三个月,小天的左前脚掌在走路时仍然不能正常抬起,转到其他医院治疗。经诊断,小天是左腓总神经受损导致的左脚残疾。小天家人认为这是第一家医院手术不当造成的,要求院方承担手术费和后期治疗费,院方却以患者恢复时间过短为由拒绝赔付。蚌埠市医调委介入后,仔细研究病情,由于小天还在继续治疗,在其身体状况没有稳定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司法鉴定确定医院是否存在过错,也就不能要求医院予以赔付。但是考虑到小天家庭的困难情况,蚌埠市医调委上报当地司法局,经审核批准决定给予小天5000元的应急救助。
“对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应急救助相当于雪中送炭,为医患纠纷的化解也打下基础。”据蚌埠市医调委负责人宋凌云介绍,2014年,蚌埠市在打造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升级版”过程中,将民政救助列入其中,由蚌埠市民政局每年拨款20万元,对医患纠纷特别困难家庭实施救助,帮助和缓解因病致贫当事人的暂时困难。今年2月,市民高某领到了首笔救助款。
救助费标准按照病情情况和家庭困难情况而定,家庭困难且患者是弱势群体(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给予1000元救助;就诊费用在10万元以下,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给予1000元至5000元救助;就诊费支出在10万元以上,家庭特别困难的,给予5000元至1万元救助。(法治安徽网 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