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警”:彰显美好乡村活力
铜陵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将“一村一警”工作与全区“美好乡村建设”目标融合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日益彰显新活力。一是社会治安有了新好转。包村民警通过对辖区内治安、交通、消防隐患开展全面深入的大检查、大排查,最大限度地挤压了违法犯罪空间。农村可防性案件呈下降趋势,流窜作案、盗窃家禽家畜犯罪得到了有效遏制。二是维稳工作有了新途径。包村民警逐步融入农村群众、农村生活,密切关注各类重点群体、重点人员动态,确保了重点人及时纳入视线。三是公共安全有了新保障。郊区涉危涉爆企业多,既有TNT炸药储存库,也有放射源使用企业。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包村民警及时抽出时间入村开展工作,冒着酷暑高温对驻村危爆物品单位开展了“地毯式”排查,督促整改安全隐患。五是民警能力有了新增强。“一村一警”工作,使公安工作更好地接“地气”,包村民警在制订“守护平安”等方案时结合辖区实际更紧密,在开展打防管控中更能突出重点部位、重点目标、重点方向,进行高效打击、重点防范。
·交公宣·
联调机制:整资源提效能
铜陵市公安局郊区分局铜山派出所加强与铜山法庭沟通协作提升矛盾调处整体合力,通过抓好公安、法院联调机制建设,对涉及金钱给付义务的纠纷案件,充分运用警民联调平台,派出所与法庭从源头上同时介入调解,同时制作调解协议书,对达成协议后有一方反悔拒不执行或重新起诉的,法院即可凭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强制执行,不再重复履行法律程序,减少了派出所多次调解和法院重新立案的繁琐程序。
去年3月,辖区两居民因为一起交通事故发生纠纷,这起事故在派出所处理调解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很大。双方意见不一,派出所几次调解都没办法达成共识,派出所随后与铜山法庭联系。法庭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就赔偿的法律依据、数额的认定向双方进行了讲解。在法庭处置下,肇事方同意分两次共向受害方支付1万元的赔偿款。这起案件是派出所与法庭联调机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的成功案例之一,这种调解机制的优点之一是快捷方便。去年4月以来,铜山地区就有17起矛盾纠纷被派出所和法庭联手化解。
·郊公宣·
“E应用”:实现农村警务新思路
铜陵市公安局郊区分局普济圩派出所积极开展基层一线警务改革创新工作。依托网络新媒体的运用,大胆革新农村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由于农村地区地标的不明显等原因,派出所经常在接到报警后找不到当事人,降低了民警对警情处理的迅速、准确。该所民警巧妙地运用起了网络。只要报警人与派出所民警利用手机互加微信、QQ好友,发送实时位置,警情现场将迅速被确定。以往群众办理户籍需要前来派出所,现在该所开展警务制度改革后,群众仅仅需要通过QQ、微博等平台与民警沟通,咨询业务的办理流程,预约办理时间,再通过快递业务进行异地办理即可,这样极大减少了群众来回奔波的次数,群众的满意度也在稳步提升。该所由于本地人口大多外出务工,一些案件还涉及非本辖区的人员,往返较为不便,如果以传统的调解手段,案件办理流程漫长、手续繁琐,对此,该所民警运用了网络开办虚拟调解室、申诉室,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与民警沟通、交流,办案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
·郊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