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创新警务机制 打造平安郊区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6-01-07 22:14:04

2015年以来,铜陵市公安局郊区分局以推进“四项建设”为重点,以“守护平安”系列行动为载体,以“4+1”岗位争先活动为保障,以实现公安工作“提速增效”为引领,全面深化警务机制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确保了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重拳出击、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该分局以深化专项行动为契机,以“守护平安”系列行动为载体,全面提升打击违法犯罪整体效能。一是严打“侵财类”犯罪。深入推进“守护平安”系列行动,扎实开展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针对盗窃、诈骗等群众深度关注的案件,保持常态常效打击。二是严打“黄赌毒”犯罪。深入开展“飓风行动”,铲除“黄赌毒”,始终坚持重拳打击的方针不变。去年以来,查处“黄赌毒”治安案件33起、抓获违法人员77人;抓获毒贩17人。经过6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成功打掉省厅毒品目标案件犯罪团伙,抓获14名运输、贩卖毒品人员和一批吸毒人员,斩断了一条由湖北咸宁通往安庆、池州、铜陵等地的贩毒通道,是该局近年来办理的最大一宗毒品案件。三是严打“恶势力”犯罪。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的严打高压态势,绝不让其坐大成势,祸害群众。去年10月9日,在查获一流动赌博窝点时,挖出以许某为首,游动于铜陵市多地开设赌场的涉黑涉恶团伙。在此基础上,在侦办另外两起因摆放赌博游戏机引发的寻衅滋事案件中,又通过抽丝剥茧、追根溯源,分别挖出了以马某和方某为首的两个恶势力团伙。

——以防为先、管控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深刻吸取全国各地火灾与爆燃事故教训,始终将公共安全紧抓在手,不让“隐患变事故”。一是绷紧公共安全“弦”。加强全区涉爆单位、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放射源全程网格化监管,对危爆物品安全检查实行常态常效,重点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餐饮场所燃气安全进行“地毯式”排查,全区防火形势整体平稳。二是织密视频防控“网”。积极推进视频防控系统建设,紧紧抓住老旧小区改造这一契机,在桥北小区、北埂新区等小区增设了视频探头,动员社会单位自建视频监控。目前全区社会面视频探头总数达1519个,并且组建了专业视频巡控队伍,进一步整合了全区资源,织密了视频防控网络。三是以“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内部单位治安防控措施;在重点工程、企业开展110进驻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阻挠重点工程建设行为;主动与教育部门进行对接,积极推进校园“一键式”报警工程,切实提升重点单位、重要部位防范能力。

——公平正义、规范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该分局始终围绕建设法治公安目标,不断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强化执法能力培养,分局整体执法质量、执法水平和执法形象明显提升。一是抓制度,促规范。制定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出台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加强执法办案场所应急处置预案演练,修订完善执法办案场所、功能室各类制度、流程、规范20多项,坚持以制度保障促执法规范。二是抓监督,逼质量。扎实开展立案突出问题整改,先后进行7次立案问题专项督查,对涉案扣押物品进行严格抽查,审计案件202起;严把案件质量关,坚持“有访必查,有错必纠”,妥善处理上级交办信访案件。三是抓培训,提水平。将执法能力培训纳入教育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在岗培训、轮值轮训、办案经验交流、法律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专题开设“提升素质、岗位练兵”法制讲座,以及法制培训、旁听庭审、师徒结对和法制考评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执法主体素质。

——民意引领、服务为先,护航经济发展。该分局坚持把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重要标准,从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小事入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一是提升窗口服务“树形象”。始终把窗口服务作为融洽警民关系的“切入点”,在窗口民警中广泛开展“四提四反”活动,坚决反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通过建立和完善警民联系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简化了户籍办事程序,缩短了办事时间,拓展了服务手段,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路、多办事。二是坚持以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为导向,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抓优质服务,有力保障了大通港区码头整治、重点工程拆迁顺利推进,持续开展了铜贵公路扬尘整治,严密巡查矿山滩口非法开采等行为。三是夯实社区警务“创平安”。落实基层基础“四个一”机制,25名社区和驻村民警深入基层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做到走访即采集,走访即巡逻,实现基础数据真实、鲜活、有效。四是坚持服务为先“促和谐”。承担交通职能任务的远郊三所,以创建人民满意服务站为目标,努力营造安全出行环境。有力维护了远郊道路交通秩序。

——项目引领、制度推动,四项建设深入开展。该局将“四项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强化方案设计,突出工作重点,在基础信息化上注重实用性,在警务实战化上注重操作性,在执法规范化上注重系统性,在队伍正规化上注重导向性;强化项目管理,将48个项目细化分解为139个具体推进措施,今年计划完成的18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强化制度推动,制订8项工作制度,定期督促各责任单位抓好项目建设的工程进度,对照清单内容实行销号管理。推进过程中突出“实战实用”工作重点,在基础信息化方面,着重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完成了办公平台建设;为警务室配置了18台笔记本电脑,一线移动警务配备率达100%。在警务实战化方面,创新建立警情会商、警情分流、执法联动和司法联调“四项机制”,提升了警务实战能力水平。在执法规范化方面,投入10多万元对派出所执法场所添置不间断电源,投入4万多元建成二级信访接待中心。在队伍正规化方面,强力推进“4+1”岗位争先活动,评选出“优质文明服务之星”、“严格公正执法之星”、“岗位标兵”等。

——实战实用、创新拉动,警务提速增效。围绕警务实战要求,积极在适应社会治安新常态、提升打防管控能力上下功夫、出实招,充分结合辖区地理特点,坚持内部挖潜,组建执法联动大队,将机关科室、大队、派出所经验丰富、执法水平较高的23名民警编成4个执法联动中队,按照“平战结合”的方式管理,在分局统一指挥调度下开展工作。建立警情分流机制,实现警务前移实战实效。针对辖区点多、线长、面广,居民区高度分散的实际情况,强力推进警务前移,在近郊所设立接出警分流待警点,扎实做好接处警提速提效工作。建立司法联调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对涉及金钱给付义务的民间纠纷案件,充分借助警民联调平台,提升了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建立警情会商机制,实现全区打防管控同步。由区政法委牵头,公安、综治办具体组织实施,建立全区警情研判会商工作机制,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打防管控同步。

·欧翔 陈文峰 法治安徽网 记者 江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