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皖产食品质量“成绩单”公布:合格率九成五以上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6-01-18 10:32:51
  本网讯 1月15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5年食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成绩单。去年,国检皖产食品4459批次,合格率96.91%;省抽食品3748批次,合格率94.85%;年度抽检合格率95.88%。监测食品风险信息159条,均得到有效处置。

国检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值

截至2015年底,我省有各类食品生产加工单位16152家,其中768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466家食品加工小作坊,以及96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

去年,国家先后对我省生产企业的4459个批次产品监督抽检,合格4321个批次,总体抽检合格率96.91%,高于全国平均值。

在去年多次国检中,安徽产的茶叶及其相关制品(含咖啡)、蛋及蛋制品、冷冻饮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薯类及膨化食品、糖果及可可制品、特殊膳食食品等8种抽检产品,合格率均为100%。

省抽食品合格率94.85%

去年全省各级食药监部门最忙的一项工作就是抽检,任务重,要求高。省级监督抽检共3748批次,合格3555个批次,总体抽检合格率94.85%。问题发现率5.15%,比国抽高2.06个百分点。

抽检表明,我省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液态乳、乳粉、蛋制品、饼干、薯类食品及膨化食品、淀粉制品、速冻其他食品、食品添加剂、蜜饯、粽子、啤酒、蜂王浆、蜂花粉、冷冻饮品、淀粉糖、动物油脂、食用油脂制品、食盐、自发小麦粉、淀粉制品等22种产品,合格率100%。

2015年食品省级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4.85%。2014年为92.55%,2013年为96.65%,2012年为95.31%,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平稳。

风险处置很及时

去年,全省累计收到各类风险信息159条,涉及食用植物油、白酒、蜂蜜、方便面、炒货、年糕、淀粉、调味面制品、茶叶、酿造酱油、肉制品等产品。风险项目主要集中在塑化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食品掺杂掺假、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

对上述风险信息,省食药监局及时要求企业所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核查处置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企业,采取了排查、召回、整改等措施,食品生产环节风险总体处于可控状态。

四类安全问题“最突出”

2015年,皖产焙烤食品、豆制品、蜂蜜、肉制品、水果及其制品、饮料、月饼、绿豆糕、糕点(不含绿豆糕、月饼)等品种被检出有不合格。不合格食品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指标超标;炒货食品大多是过氧化值超标或酸价超标,生产过程、保存或运输环节达不到卫生、储藏条件造成的。

从2015年国家级和省级食品抽检情况来看,我省生产的食品总体优良。不合格产品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生产设施工具设备不符合要求。企业未对采购使用的生产设施、工具、容器等严格把关,如白酒、食用植物油企业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塑料容器、管道等造成塑化剂超标;二是存在掺杂使假行为。在食用植物油、蜂蜜、酱油中掺杂使假,如芝麻油、茶油中掺入其他种类的油,蜂蜜中掺入其他糖类物质,用配制酱油冒充酿造酱油等;三是原料把关不严。企业未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使用了问题原料。如蜂蜜中氯霉素,茶叶中的稀土等;四是不严格按照工艺生产。企业未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造成产品品质不达标,如白酒中总酯、己酸乙酯、甜蜜素超标,肉制品中微生物指标超标等。

(石跃新 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