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伴着游子还乡的铿锵脚步声,聆听着远近起伏的鞭炮钝响,猴年春节就要到来了。此时此刻,正是很多人抖落一年的风尘,优雅放空自己的时段。然而,我们的记者依然一直在路上,记录全面实施依法治国一周年来,法治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讲述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真实法治故事,传递人们对未来法治建设的美好心声和期盼。今日起,本网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陆续刊发记者从一线发回的报道,敬请关注。
经历了极强寒潮,合肥的气温一蹶不振。1月29日7:30,小雨夹雪的清晨,让行人下意识裹紧外套加速前行。合肥市庐阳区法院李一军法官准时到达自己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审判一线工作四年来,李一军始终保持着如此的工作节奏。即使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结案千余件,他也没有在新年伊始有所懈怠。“我们金融审判组就如一台战车,虽然每个部件都有分工,但是出动必然是团队协作。”李一军告诉记者,没有团队,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他也捉襟见肘。
8:30,李一军与两名人民陪审员、一名书记员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10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其中5起案件原告相同。李一军决定将相同原告案件合并审理,被告轮流发表意见。10:00,所有庭审结束,书记员整理庭审笔录。李一军将双方当事人领至调解室,2个小时的调解没有白费,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拿起手机看时间,12:00。“今天效率挺高,我们能赶上一顿热乎的工作餐”,李一军跟书记员打趣。因为通常的冬日,他们很少在12点之前结束案件庭审,连续“作战”只能让工作餐等待他们。
虽然下午2:30还有当事人谈话和6个案件庭审,但是李一军没法午休。因为还有一批案件的判决书要写。工作时间几乎全部排满庭审,李一军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制作判决书。
“上千份裁判文书不会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吧?”记者很惊讶午休时间能如此高效率利用。“当然不可能,因为我们审判小组集中审理金融借款和信用卡纠纷,其中两个书记员相当于法官助理,简单案件的判决书由他们拟出初稿,我再及时审核,复杂案件由我直接处理。”李一军感受很深,正是助理角色,让书记员在案件审理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有的案子,书记员前往送达应诉材料时,就能见机行事,直接调解,遇到简单案件,他们当场制作调解笔录,通过微信给我审查,效率很高。”
下午的工作在17:20结束。回到办公室的李一军和书记员略显疲惫,却掩饰不住兴奋:“今天战绩不错,16起案件庭审,外加调解、判决。”
不过大家没急着收拾回家,反倒是各自整理了一摞卷宗材料出门了。“白天忙着审理案件,就利用下班时间集中上门送达,一来很多被告白天也不在家,下班送达成功率高,二来设计路线划块集中送达,减少了来回周转时间。”
(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