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创新把握“十三五”开局 精准服务“三个强省”建设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6-05-04 11:30:22


全力提升消防管理服务能力


嘉宾简介:蒋厚美,安徽定远人,1981年参军,历任消防政秘干事、防火科长、支队长、政治部主任,现任省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副师职,武警大校警衔。
核心提示:

火灾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 “双降”,全省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2015年,安徽消防向社会交出了靓丽答卷。 “十三五”开局之年,本报法制会客厅于4月27日特邀省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蒋厚美解读安徽消防如何谋篇布局?

记者:蒋总,您好!目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消防安全呈现哪些新的形势?

蒋厚美:2015年,全省共发生火灾10880起、死亡28人、直接财产损失1.12亿元,与2014年相比,分别下降11.7%、20%、20.1%,全省消防安全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防安全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风险和形势。比如,城市楼房越盖越高、功能复杂、发生火灾后容易产生“烟囱效应”,蔓延扩散、扑救难度大;如雨后出笋般涌现的大型城市综合体,融合商业、餐饮、娱乐等为一体,内部结构复杂、体量庞大、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后果。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持续加大,城市的大空间、大跨度、多功能场所大量出现,各类致灾因素相互叠加,火灾事故易发、频发、多发,防控形势总体严峻。

而在农村,很多自建房既作商业,也当仓库,还用于生活,“多合一”现象严重,因小火灾导致的亡人事故时有发生。

相对于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消防安全的“明白人”则太少。据2014年全省国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抽样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知晓率仅为68%,农村居民只有52.6%。也就是说,即使消防公共设施、装备等“硬实力”不断增强,但由于整体消防素质不高,火灾发生后,很多人并不掌握灭火、逃生的技巧。

今后,我们将加强新风险和形势的分析研究,加大火灾隐患的治理,创新消防安全的监管,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尽可能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快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为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消防部门将如何发力?重心落到哪里?

蒋厚美:做好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今年,我们将建立健全消防责任体系,通过责任制落实,倒逼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切实负起消防安全监管职责;建立消防安全形势分析评估制度,摸清、找准火患,广泛发动各部门、各单位,开展专项整治,逐步改善消防安全环境;针对村、社区、居民小区等末端组织消防薄弱,小火亡人事故时有发生的现状,探索建立“支队、大队、派出所和网格员”四级监管模式,确保消防监管“全覆盖、无盲区”。

在强化灭火救援方面,我们将着眼实战之要,完善作战指挥体系,提升现场指挥、全局把控能力;扭住强军之要,完善实战练兵体系,用打仗的标准做足灭火救援准备;树牢发展理念,完善勤务保障体系,提升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消防安全,宣传系于一半。今年,我们也将继续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通过消防宣传“七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和进网站),积极营造“大培训、大宣传”氛围,发动公民关注消防安全、学习消防知识、参与消防工作,提升整体安全素质。

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把消防站、供水、装备等纳入城乡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拓展多元消防队伍增长途径,建强专职消防队伍,做实基层网格力量,创新群防群治组织模式,用好保安志愿队伍,实现社会消防管理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全省消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建中提出要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方式,请问如何创新?

蒋厚美:改革创新是消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按照省领导的要求,今年,我们重点将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采用履职报告、安全承诺、技术监控等激励型管理模式,激发社会单位“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从管理标准上引导社会单位实现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基本安全目标、基本管理标准、基本评价机制等社会单位管理标准,引导社会单位开展“可持续”的、系统的消防安全管理。

其次,改变目前消防管理重点单位与非重点单位的划分模式,实施以社会单位火灾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火灾危险性的大小对单位进行分类管理的模式。对于火灾风险小、管理水平好的单位,降低检查频次;对火灾防控能力低下、管理水平差的单位和场所,加大监控力度;同时争取将消防安全纳入政府网格化管理的统一平台,配备专门的网格管理工作人员,保障办公条件和经费,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真正把消防网格化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消防工作技术性强,光靠消防部门和社会单位还远远不够。今年,我们也将大力培育技术咨询、设施检测、维护管理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依靠专业化的社会消防“专家”、“管家”队伍,解决社会单位消防工作“有人干”、“有能力干”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以期破解消防管理的难题,提升全民的安全防范水平,创造全民共享的安全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本报记者许忠德·

本网记者黄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