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莺飞草长。放眼望去,毗邻淮北市东湖湿地公园的杜集区人民法院坐落在一片花海中。肃穆庄严的审判大楼,错落有致的诉讼服务中心等裙楼,在绿树红花的衬映下,庄重整洁又显得备感亲切。
“让每一位当事人在人民法院都得到平等的尊重”。杜集区人民法院把习总书记的话融入到法院实际工作中,着力打造“最美法院”。该院李军院长“最美法院”的标准是:业务过硬,队伍团结,环境优美,向好向上,全心全意争创让人民满意,让党委放心的先进法院。 2015年度,该院荣获“全国优秀法院”、“全省优秀法院”、“全省法院先进集体”、“全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双拥涉军维权工作先进法院”、“全省卫生先进单位”、“全省法院案件质量评查先进集体”、“淮北市第十四届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仅最近三年,就荣获区级以上荣誉70多项。值得一提的是,占据该院半壁江山的女法官中,涌现出李跃文等一批先进巾帼个人。走进杜集区人民法院,深深地感到该院景美、情美,人更美。
景美
从火炉烤手到办公办案自动化
2006年12月,李军被组织从淮北市中级法院委派至杜集区人民法院任党组书记。踌躇满志的他踏进区法院的大门后,心却凉了半截:所谓的区人民法院,只有一幢破旧的两层楼房,连一间像样的审判法庭都没有,甚至不如一个村部。那年冬天,唯一的一间法庭开庭审理一起案件时,书记员要不停在脚边的火炉上烤暖冻僵的手指,才能勉强继续记录庭审。李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硬件设施不过关,法庭谈何法律尊严?连最基本的取暖都保障不了,法官谈何审判质效?
李军院长从中级法院借来一台淘汰的旧柜式空调,开始了他的“白手建院”之旅,一定要把杜集区新法院建起来。当时,杜集区不能拨付一分钱建设经费,只有向上级部门争取。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法院的支持下,院党组一班人抢抓机遇,先期争取到建设资金400万元,就是用这笔明显不足的资金,杜集区法院开始选址征地和审判大楼建设。院党组凝心聚力,向着一个目标冲刺:要建就建全省一流、管理一流的最美法院。
占地40亩的区法院由于毗邻东湖湿地公园,该院请来一流的设计力量因地制宜从事景观策划,清澈的河畔芦苇青葱,停车场、干警食堂、室内外健身设施一应俱全,鉴于落实“从优待警”得力,2015年该院被评为“全省关爱干警先进法院”。在硬件过硬的基础上,该院将信息化作为法院工作的重要支撑,与银行合作在诉讼服务中心安装pos机,解决群众诉讼费缴退难题。已建成6个数字法庭,实行信息化综合布线,改造监控系统,安装高清探头,改造升级执行指挥系统、监控系统和远程提审系统,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诉讼卷宗全部实现电子索引,近十年的诉讼、文书和基建档案全部完成电子扫描录入,实现纸质卷宗和电子卷宗同时流动的数字化管理模式,顺利通过省特级考核验收,成为皖北基层法院第一家。置身于这优美的办公环境里,院党组激励全院法官们,一流的环境更要创出一流的业绩!
情美
用公正执法诠释对党对人民的爱
2009年9月,淮北市中院将全市的交通事故案件集中归口杜集区法院统一管辖,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身为庭长的李跃文深深明白,作为一名民事法官,不仅要体现法律的威严,更多的时候要把当事人当亲人,让老百姓对打官司不再有畏惧感。法庭成立初期,只有她和一名书记员:从立案、排期、送达、开庭、调解、写法律文书,这个“1+1”组合的交通法庭却时刻优质高效地运转着。交通法庭成立的第一年,该庭就审结案件229件,并探索出一条司法、行政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无缝衔接模式,为当事人提供咨询、立案、保全、开庭、判决的“一站式”服务,“延伸服务链条、实现无缝衔接、开通交通事故案件快速通道”的工作经验在全省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交通法庭的专项工作报告获杜集区九届人大常委会满票通过。
该院发挥职能优势,开展“干部帮联企业、打造精良产业”活动,通过巡回审判、以案讲法、召开座谈会、定期走访调研,助力企业发展。针对辖区个别企业不景气、煤炭企业政策性关闭等原因造成由劳动关系引发的大量纠纷,院党组通过实地调研,主动向杜集区委、区政府提出司法建议,抽出专门力量前置进驻劳动仲裁阶段,不仅减少了诉累,而且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一系列运作,区人民法院主动服务大局的做法效果显著,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大面积群体性事件,为党委、政府分忧,得到四大班子的高度评价,市委、区委领导对法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多次作出批示,法院工作报告连续十年在区人大会议上获高票通过,院长李军在换届时以满票连任,时任区委书记顾文深情地说:“这是杜集人民对你的最大肯定”。
每一起案件,从程序到实体,办案法官们都用心对待。 2015年初,该院刑庭在审理由检察机关移送一起涉嫌诈骗的刑事案件时,发现该案存在许多疑点。被告人刘某某向多名被害人借款后逃跑,警方以涉嫌诈骗立案侦查。在审查案卷时,办案法官发现,此案疑点重重,在历经第一次开庭后,法庭列出十几条疑点依法退给检察机关,要求补充侦查。此后,经过大量走访调查发现,此案根本就不属于该辖区管辖,经审委会讨论后,依法将此案退回检察机关。
“程序违法,实体无效。”在采访中,政治处主任杨红梅介绍,每一起案件,全院法官都会从程序、实体等方面认真把关审核,确保每一起案件都得到依法公正审理。这是一串枯燥的数字:该院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刑事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6%;民商事案件,基层人民法庭案件调撤率在90%以上;案件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实际执行率均在95%以上,连续两次荣获“全省执行工作先进法院”称号,落实包保、化解、息诉、稳控责任,信访综合考核位居全市法院第一。
人美
党建工作融入队伍建设争先创优显风流
杜集区人民法院共有42名党员,占法官总数近八成。院党组把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思想、作风、管理、制度、教育等各个方面。充分利用每周五下午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全院干警认真学习,挖掘年轻党员的潜力,开展争做“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的“五事干部”活动。争当好干部,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庭”,充分发挥了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
杜集区法院拥有女干警25人,占全院人数近半。在院党组的支持下,全院25名女干警充分发挥了主力作用,撑起法院工作的“半边天”。目前,杜集区法院一线干警中有12名女法官,占一线法官人数的57%。2015年,女法官年均结案数全部超百件,最多一名法官达210件。“女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干起工作来,有时比男同志更细致,更能拼。 ”该院研究室副主任房静静自豪地说。年轻女干警王慧,孩子才6岁,但毅然担起石台法庭负责人的重担,每天早出晚归,每次回到院里汇报工作,总是风风火火。 2015年,因成绩突出,杜集区法院荣获“全省法院妇女维权岗”、“淮北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民一庭庭长李跃文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石台法院副庭长王慧荣获“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全省法院办案能手”称号;纪检组长南秀梅荣获“全省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研究室副主任房静静的论文荣获“全国法院学术论文二等奖”,民一庭法官安静荣获“全省法院千名女法官百场普法行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原院办公室主任王胜杰轮岗担任执行庭庭长,履新两个月的他正逢上案件执行百日会战。为了抢抓案件执行这一机遇,他带领执行法官早晨五点钟就已起床出发,两个月就执结案件近三百起。他深有感触地说,在杜集区法院这一个大家庭里,最大的感受就是团队精神,院党组对干警们的关爱暖心,从图书室到食堂,再到健身房,以院为家,毫不夸张,所以每天一睁眼,心里想着的就是工作。
这是一串长长的荣誉,近年来,该院荣获“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两次“全省优秀法院”、“2012年全省法院两评查活动先进集体”、“全省执行工作先进法院”、“市级文明单位”、“全市优秀基层政法单位”等荣誉称号。诉讼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法院优秀诉讼服务中心”、“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窗口”。李跃文被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省首届百姓心中的好法官”,谢晓宾、张超芳被授予“全省优秀法官”,宫恒红被授予“全省法院先进个人”,杨红梅被授予“全省法院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蔡矿被授予“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韩永胜被授予“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南秀梅被授予“全省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王胜杰荣获“全省法院司法保障工作先进个人”。
把荣誉让给集体,让给一线干警。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军率领党组一班人默默地为全院干警做好服务工作,而他本人因妻子在合肥工作,而长期忍受着两地分居之苦。先进是怎样炼成的?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努力。
·本报记者王锦森 聂学剑通讯员房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