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讯“好话说在前、母鸡也可过大年。 ”这是宿松县许岭镇当地的一句俗语,大意是只要话到了,气顺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邻里、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不管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事关稳定和谐的“大事”,往往都是因为心中憋着一口气出不来而导致矛盾升级。去年10月27日,宿松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金玉等领导在许岭镇文化广场为该镇10名“新乡贤”授牌,一批扎根农村、德高望重的贤能人士被推到了前台。“新乡贤”凭借地熟、人熟、事熟和乡亲们的信任,对村组矛盾纠纷找得着“道”,寻得着“根”,理得顺“气”,从而成为自主或协助该镇调处化解矛盾纠纷重要的民间力量。该镇一社区两居民因气头上骂的一句“脏话”导致肢体冲突,因解不开心结导致纠纷难以调解,乡贤多次到双方家中,从理入手,以情动力,最终使双方理清了、气顺了,闹了半年多的矛盾化解了,两家和好如初。
在基层矛盾调解中,该镇充分借用新乡贤通人情、明事理、威望高的优势,让他们参加法律基础知识学习,人民调解工作培训成为法律明白人、新村规民约践行者和守护者。通过他们的个人影响给重大矛盾双方传法讲理,达到彼此依法依规达成调解的目的。宏富村某厂职工小孩在厂区意外死亡,家属方既不愿解剖鉴定又不愿将遗体火化,同时要求的赔偿金额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并多次到镇村哭闹,导致调解一度陷入僵局,该镇维稳中心组织多名乡贤多次反复向家属方和厂房明理说法,在安慰死者家属的同时向他们讲解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安徽省2015年死亡相关赔偿标准;向厂方讲解厂房法律责任;法说清了、理讲顺了,双方达成了彼此都能接受的赔偿数额,消除了一项重大矛盾隐患。
针对发挥“新乡贤”作用的重要性,该镇建立了“乡贤”矛盾调解员聘用制度,聘用乡贤为镇、村矛盾调解员,并制定了培训指导方案,由镇维稳中心确定专职干部作为乡贤指导员,采取培训学习、交流座谈、依案讲法等方式开展培训指导。“新乡贤”作为化解矛盾的基层中坚力量,效果十分明显。自去年5月中旬以来,该镇通过乡贤介入调解的矛盾纠纷就达11起,调解率达到了100%,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全镇社会和谐稳定。
(胡琦琳记者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