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涉法涉诉信访依法导入司法程序、依法处理、信访案件依法终结退出。信访,这一“天下第一难事”,在法治思维的引领下,初步走出多年“信访不信法”的困局。
5月中旬,时值《安徽省信访条例》修订实施10周年之际,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通知,开展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和《安徽省信访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联合督查,4个督查组,对8个市4家省直单位进行督查。记者随督查组采访。
2015年,阜阳市作为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年该项工作在全省铺开后,阜阳市迅速跟进,着力把试点经验转化为先行优势。现已有市直32家单位依法分类处理清单全部通过审核。
该市信访部门对涉法涉诉事项坚持不受理、不登记、不通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干部上门宣讲,引导涉法涉诉信访人到政法机关反映诉求;政法机关建立导入司法程序机制、依法终结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政法机关该接的接、该办的办,该终结的终结、该救助的救助,坚决做到依法按程序处理、依法纠正执法差错、依法保障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公正结论。在市委政法委安排专门人员、场所和经费,成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办公室,专司工作统筹指导和案件交办。
目前,阜阳市信访部门和责任单位的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分别达到99%、85%,按期办理率达到98.8%。诉访分离、依法逐级走访蔚然成风。
滁州市琅琊区扬子街道,地处城郊,拆迁征地项目多,但两年实现“无越级上访”。对在“三级”联调中处理不了的信访事项,安排每个月第一周的周一,实行由“两代表一委员”和区法院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共同参与调解,属于司法范畴的,直接导入司法程序。今年以来,该区先后化解了18件邻里纠纷和土地权属矛盾。
依法治理、诉访分离、依法逐级走访工作在滁州取得新成效。对应当通过诉讼或其他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逐件引导信访人依法按程序提出;对司法途径、业务途径无法办理且符合《信访条例》规定受理范围的,要求责任地区和部门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推行律师全程参与党政领导接(约)访,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律师团,引导律师和公证人员参与重大项目法律论证、纠纷处理,主动对接企业提供专业服务;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健全机制,特别是重点加强了刑事法律援助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这为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指明了努力方向。而我省在贯彻落实“两意见一条例”过程中,创新机制,部门联动,探索出依法信访的新路。 ·本报记者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