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我省法院着力打造多元化解矛盾集散地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6-06-16 10:22:02

“提档升级诉讼服务中心,最广泛地借助和统筹社会力量,把非诉纠纷解决方式引入进来、对接起来、丰富起来,形成多方参与诉讼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6月15日,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坚在全省法院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会上提出,我省法院将把诉讼服务中心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深度融合、一体推进,着力打造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聚集地和司法为民的新模式。
充实特色调解平台

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已建立各类调解中心、调解窗口510个;今年1~5月,全省法院诉前化解矛盾纠纷40000余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诉讼案件的增幅。

张坚院长透露,近年来,我省法院在强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把诉调对接平台建设作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省级层面,省高院与省工商联、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省保监局等8家省直单位联合出台诉调对接意见以及进行诉调对接工作,努力形成解纷合力。在市、县层面,一些中、基层法院立足自身实际,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特色调解窗口,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以及基层调解组织的诉调对接,努力在诉前化解矛盾。

近期,我省法院有望统一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实现诉调对接工作的规模化、系统化和常态化,并且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涉非公有制企业、家事、劳动、物业、消费纠纷等特色调解窗口,强化窗口分流、引导功能,有效解决类型化纠纷。
搭建专业解纷平台

据了解,蚌埠市中级法院将市辖4区的医患纠纷案件集中指定,由蚌山区法院统一管辖,通过诉调对接机制,有效化解大量医患纠纷,形成独具蚌埠特色的医患纠纷调解模式。“城乡不同地域、案件不同类型、当事人多元需求,需要法院整合各类解纷资源,有效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人员的专业优势,建设更具特色和实效的对接平台。 ”张坚院长介绍,当前,我省一些法院对专业解纷平台进行积极的探索,推动设立物业管理、家事案件等特色型、专业型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实现专业调解在诉讼服务中心的全覆盖。

为了提高诉讼服务中心的调解专业化,我省法院将针对保险、知识产权、票据证券、涉外商事等专业领域的纠纷,探索建立专家调解员信息库和相关工作制度,加强与行政机关和仲裁机构的协调对接,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在解决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功能,充分发挥仲裁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
借助网络调解平台

记者了解,自去年8月,依托安徽法院综合诉讼服务网,全省法院实现网上立案功能,仅半年时间,共接收网上立案59282件,占同期立案数的14.7%,网络在线调解也得到了深入运用、深度认可。目前,全省16个地市已有11个开展了矛盾纠纷网上调解工作,2016年已成功网上调解案件近千件。“与传统调解相比,网络调解、在线调解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张坚院长介绍,合肥市蜀山区法院推出的“e调解”平台,打破传统调解模式,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局限,实现跨界融合、互联互通,充分运用互联网运行模式,将“线下”的调解工作延伸至“线上”,当事人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视频语音等通讯方式进行调解,享受高效的跨地域调解服务。

据悉,我省法院将围绕构建高效便捷、灵活开放的网络调解平台,将劳动人事、道路交通、婚姻家庭等纠纷集中领域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窗口引入法院诉讼服务网,使当事人快速选择纠纷解决方式、尽快找到适宜的解决纠纷机构。积极开展在线调解,推动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引导传统纠纷解决方式向现代纠纷解决方式升级换代。同时有望建立在线矛盾纠纷化解信息系统,便于矛盾纠纷的受理、调解、统计、督办、反馈等。
·陶庆本报记者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