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的陈红枫,接到省检察院一份邀请函,邀请其参加由省检察院牵头主持召开的“民事公益诉讼研讨会”。
省检察院是全国公益诉讼人十三个试点检察院之一,陈红枫是省十二届人大一名代表,在今年2月份省“两会”期间,陈红枫向省人代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推进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建议”。 4月份,省检察院接到省人大常委会转交的此建议后,认真梳理了我省检察机关去年试点民事公益诉讼以来存在的一些问题,召开了这次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在内的民事公益诉讼研讨会。
邀请人大代表参加这样的研讨会,是省检察院各项密切联系联络代表工作之一。
制度先行健全代表联络机制
为提升代表联系联络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省检察院以制度建设为牵引,先后出台了《加强与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联系工作办法》《全省检察机关加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意见》等12项措施,扎实开展定向结对联络活动,按照“分级分片、三级联动”原则,由省、市、县三级检察院领导担任联络人,与省人大代表“一对一”结对,定期走访、座谈、征求意见,强化与代表的沟通和互动,仅去年以来,全省三级检察院领导先后走访省人大代表两千余人次,利用新媒体发布各类检察信息近8万条,将“软要求”变成了“硬任务”。
在谋划重大举措,召开重要会议、推动司法改革等过程中,省检察院积极邀请代表参与,并通过微博、微信、手机报、门户网和新闻客户端“五位一体”的新媒体宣传矩阵,加强与代表交流,获取代表对推动司法难点问题的呼吁和支持。 2013年以来,省检察院先后就反贪污贿赂、民事检察、刑事执行检察、查出贿赂犯罪等多项工作,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专项报告,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
责任担当把代表意见落到实处
把及时办理落实代表建议和意见,作为把握百姓司法工作的需求和改进司法检察工作的有效手段,是省检察院联系代表工作的宗旨。
对每年“两会”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省检察院专门召开交办会,按照“定承办人员、定办理方案、定办结时间、定督办领导”原则,明确责任清单,逐件落实,书面反馈,定期评估和跟踪回访,努力实现由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
对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给予梳理汇总,面对面反馈,逐个答复,确保有问必答、有惑必解、有盼必复。并将汇总梳理后的问题,在年底时向省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主动接受人大和代表的监督。
开拓创新构建代表互动平台
为使代表联络途径更顺、内容更广、成效更显,全省检察系统积极创新代表联络形式载体、丰富活动内容。
省检察院率先在全国检察机关建立了人大代表持证约见检察长制度,该项活动开展以来,已先后有韩国胜、李晋等多名省人大代表就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重大刑事案件引导取证、加大行贿犯罪打击力度等问题,持证约见了检察长薛江武,当面交换意见。
为消除检察机关的神秘感,全省检察系统还全面开展了“检察开放日”活动,积极探索开展以邀请千名代表委员旁听百场观摩庭、走进百个检察院为内容的“双千双百”活动。同时拓展代表深度参与检察工作新途径,邀请代表参与控申接访、公开听证和案件研讨。 201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工作686次,开展专题调研435次。仅去年,省检察院就先后两次组织部分全国和省人大代表视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得到代表们的一致点赞。
今年,省检察院还将部署开展以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药安全专项监督等为主的代表集中视察活动。“注重与代表沟通,听取代表建议,通过积极的交流沟通,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我省的检察工作定会更上一层楼! ”陈红枫这样说道。
·本报记者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