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中石化重要输油管道钻孔偷原油,“偷油贼”连续作案让企业直接损失150余万元,当涉案人员陆续落网,团伙头目却不见了踪影。11月24日,记者获悉,经过含山县警方近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近日成功将 “2007·9·14破坏易燃易爆设备案”最后一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2007年8月,含山县公安局接到中石化公司报案:该公司监测到含山县环峰镇刘武行政村境内的“仪长原油管道”出现数据异常情况,相关压力数据会在某个时间段突然降低,约一小时后又自行恢复,已屡次出现,疑似有人盗油。果然,当警方和中石化人员赶到事发地时,发现原油管道上赫然被非法焊接了一个高压阀门,明显是有人打孔盗油。
“这条管道是高压管道,一旦他们操作不慎会发生爆炸,那后果不堪设想啊!”偷油现场让中石化工作人员十分震惊。“仪长原油管道”是当时国内管道口径最大的原油管道,承担着将中石化最大的胜利油田开采出来的原油运输到湖南岳阳炼化厂的任务,而湖南岳阳炼化厂又担负着8个省份的油料供给,假如盗油分子操作不当引发爆炸,8个省份的供油都会受到影响。
由于事发地段处于226省道附近,警方很快通过监控锁定了用于运输被盗原油的油罐车。几天后3名犯罪嫌疑人再次驾驶油罐实施盗窃,守候在附近的民警将其一举抓获,并现场缴获原油约30吨,随后警方又在河南省抓获4名同伙。
经核算,这一犯罪团伙偷盗原油价值150余万元。同年底,7名涉案人员均被判刑,其中有1人被判处无期徒刑。然而,该案中负责踩点、找人、购置工具的主犯王某却一直在逃。警方一直没有放弃努力,直到2016年10月,通过排查王某在老家河南省濮阳市办理的银行卡发现了线索。沿着线索顺藤摸瓜,11月17日中午,在一个老旧小区,连续蹲守了2天的民警一眼认出了已化名为“刘士军”的男子,正是苦苦追捕了9年的王某,于是一拥而上将其制服。
“这9年来,我一直没敢跟家人联系,成天过着东躲西藏在外飘荡的日子。”回忆起这段惶惶不可终日的逃亡岁月,王某感慨真是得不偿失。目前他已被依法执行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黄政 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