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心理咨询催生改造内生动力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6-12-08 14:41:56


本网讯“你的面前有一张纸,请你写下心里最珍贵的五样。 ”“帮教、谦卑、敬畏、感恩、法律。”“你要逐一舍弃,留下最后一个。”“我选择留下谦卑。”近日,在淮北市杜集区社区矫正基地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李静正为几名社区服刑人员做“最珍贵的五样”特色心理咨询活动。

这名留下“谦卑”的袁某曾经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在某事业单位任职,因为行贿罪被判处缓刑。袁某一开始认为自己没犯多大罪,不愿反省自己犯的过错,对社区矫正工作很不配合。“我的案子要申请再审,你们也管不着我。”每次报到,袁某都对工作人员的问话漫不经心,甚至言语顶撞。面对他不耐烦的态度,工作人员并没有对他批评教育,而是迅速转移话题,从袁某最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和他聊生活琐事,转换他的对抗心理。同时,工作人员还有意识、有计划地与袁某谈及淮北近年来社区服刑人员被重新收监的案例,使袁某认识到,一味地对社区矫正持对抗态度,不仅不可能改变现实,还很可能受到收监的处罚。

迂回的帮教方式转变了袁某的态度,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实际上就是消极改造。工作人员趁热打铁,邀请来淮北市心理发展研究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为袁某等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利用“最珍贵的五样”心理咨询活动,通过情景设定和特殊的心理暗示,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的善良,催生他们悔过自新的内生动力。参加这一次心理咨询活动的袁某很受启发,他说:“我曾经因为傲慢,把自己推到了谷底!现在,活了近40年才明白谦卑的意义,这不是卑微、软弱,而是一种胸怀。 ”

据了解,今年以来,淮北市杜集区社区矫正基地已联合心理咨询师开展多次特色心理咨询活动,10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受到教育。
(王光赵翔记者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