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铸剑之路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6-12-27 00:01:26

环滁皆山也。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深秀。这是宋代大诗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笔下清幽的水墨画。蚌埠铁路公安处滁州站公安派出所就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皖东丘陵地区。

滁州所高铁线路桥梁、隧道、涵洞、立交各种线路设施一应俱全,定远、滁州两个车站分别甩在线路两端,辖区线路被列为京沪高铁“三大地形复杂地段”之一,86.9公里的线路竟有大小桥梁44座,49.77公里的低路基地段,两侧5华里内常住人口4.7万,厂矿学校近1200家,线路治安情况极为复杂;安保难度堪称“京沪高铁之最”。

高铁开通五年来,在辖区点多线长、治安情况复杂的情况下,仅有21名民警、的滁州所牢固树立“高铁安保命上加命”的理念,走出了一条“高效用警、立体巡逻、路地共治”的高铁线路安保新路子,构筑立体式、无缝隙的高铁防控体系,为高铁安保铸就一道无坚不摧的防控之剑。

因地制宜高效用警

1218日下午1315分,一名流浪乞讨人员刚刚靠近京沪高铁904公里附近线路时,就被一公里外的大葛中上跨立交桥上定点巡控的辅警周新平发现,他立即下桥控制住这名流浪乞讨人员,并向所在的岱山警务区驻站民警刘德昌汇报。1335分,刘德昌赶到将这名流浪乞讨人员送往滁州市救助站。一些流浪乞讨人员因为没钱买票,经常顺着铁路去往某个城市,他们一旦翻越防护栅栏进入高铁,将早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防范人员进入高铁就成为高铁安保的重要工作之一。

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之时,高铁安保工作受到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警力来确保线路绝对安全。滁州所当时拥有巡线辅警多达263名,还有定期支援的35名增援民警。但是随着高铁安保试运营期的平稳度过,增援民警撤离,该所辅警人数也锐减至92名。面对警力紧张的掣肘,滁州所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思路,采取最为实用的方法集约化使用警力。

通过反复权衡梳理线路周边环境、地理地貌及物防设施状况等各种因素,滁州所因地制宜制定了三种不同的巡查方式。对于情况最为复杂的58公里低路基地段,划分为26个2公里到4公里不等的动态巡防区段,投入重兵为每个区段配备3名辅警,24小时分班轮换。利用高架桥瞭望高度优势,在8个跨铁立交桥设置定点卡控岗,配备辅警2人,分早晚两班作业,实时查看两侧两公里内线路状况,并随时关注桥面过往人员、车辆,既节约了警力,又提高防控视野。对于相对较为安全的高架桥线路,派出所则不安排辅警值守,每天由警务区民警白天、夜间驾车巡查一次。

在学校宣传高铁安全常识

立体巡防提升效率

如果说集约用警是让有限的警力放到钢刀的刀刃上,那么立体巡防则是将钢刀的刀刃打磨得更加锋利无比。滁州所通过构建时间与空间统一的立体巡防机制,实现治安防控能力在复杂高铁线路质的跨越。

928日,台风“鲇鱼”带来一场狂风暴雨之后,桑涧警务区驻站民警张军立即赶往辖区的5处低路基区段,这些地方以往曾经出现刺丝滚笼掉落的情况。一番巡查过后,张军发现京沪高铁928公里一处防护栅栏果然有一段4米左右的刺丝滚笼被狂风吹倒。张军立即通知铁路工务部门前来抢修。什么节点干什么事,这已经成为滁州所高铁线路民警的常态工作模式。

在派出所统一帮促下,七个警务区驻站民警绘制管辖示意图,清晰标注高铁线路低路基区段、高铁重要设施和沿线村庄学校的具体情况,并摸清当地群众作息时段、出行规律等信息,随时调整线路巡防重点,进一步提高线路巡防工作效率。

遵循“白天防危行,夜间防破坏”巡防要求,白天根据高铁列车通过辖区不同巡防岗位的运行时刻,定点卡控岗位辅警在列车到达前后十分钟内进入重点观察、防护状态,动态巡防岗位辅警则按照相应时间节点,赶至已设定的具体位置立岗值守,协警在列车到达前十分钟内进入定点卡控岗位巡查,在每趟列车通过该保安岗位的时候,向下一岗位保安通报列车通过情况,确保民警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协警的执勤状况。夜间将协警巡逻时间与相关铁路单位“天窗点”对接,巡逻重点侧重于施工、疏散通道和两侧防护设施完好情况以及行车重要设施设备。今年以来,滁州所共计排查治安隐患98起,督导整改92起。

联防一家布下网络

96日,定远县张桥镇杨店村村民陈某在村中扬言要推倒自家农田旁边的高铁防护栅栏。听闻这一情况后,杨店村护路工作站联络员李登兵立即来到陈某家中了解原委,原来陈某的农田由于高铁防护栅栏建成后,阻挡自家农田的排水,一遇到下雨他家的农田就被淹没。李登兵立即同时向杨店村村主任李登卫和滁州所花山警务区驻站民警朱宏伟汇报。李登卫立即找来给村里兴修水利的施工队,给陈某家的农田修筑一条三十米的排水渠,问题迎刃而解。不用兴师动众,不用逐级汇报、不用协调各方关系,滁州所所在的基层护路联防组织完成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妥善解决整个流程。

警力有限,民力无限。在长期高铁安保过程中,滁州所意识到只有借用地方政府的强大力量,才能让高铁防控之剑挥展更加自如、所向披靡。滁州所在“协调推动各方参与共保安全”的理念引领下,通过一次次主动汇报、积极对接,将自身融入地方政府整体工作中,并以此推动了滁州市、县、乡、村“四级”护路联防组织的作用最大化。在市一级组织,滁州所长出任滁州市护路办副主任,直接参与全市护路联防工作的研究部署考核。近年来,该所的高铁安保具体部署全部以市政法委名义发文至市、县、乡三级单位,纳入到政府体系的效能考核范畴,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拓宽了高铁安全外部“防护圈”。在乡一级组织,七个警务区的驻站民警担当所在乡镇护路办副主任,将高铁线路治安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独立项目向行政村行使考核权,并可以实行一票否决。

视频巡控高铁


“以前高铁有了什么问题我们需要找地方协调,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事情也不一定能办成。这种机制出台以后,是联防组织主动自己解决问题,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你说这工作还好干不好干?”滁州站公安派出所所长段梦雄这样说。

在滁州市政法委的推动下,高铁沿线42个行政村设立“护路工作站”,护路工作站由村支部书记兼任护路站长,各自然村的队长任联络员。护路工作站发挥自己人熟地熟的优势,主动收集村民各类信息情况,随时随地开展路外安全宣传,细致排查解决问题隐患,将高铁安保工作触角深植在沿线村组之中。今年以来,护路联防组织共计排查并解决涉路矛盾纠纷8起。

在路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滁州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铁路护路联防先进单位,2014年被中央护路办授予全国平安铁路示范段称号。荣誉激励着路地双方朝着新的目标携手奋进。2014年滁州市政法委出台政策,每年在铁路民警、沿线学校校长、护路专干中评选“十大护路卫士”。 仅滁州所就有3名民警被评为“十佳护路卫士”。2015年,派出所出台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危及高铁安全隐患信息,听闻这一做法后,滁州市政法委迅速落实专项奖励经费,以同等标准追发奖金。

一系列举措,滁州所把高铁安保从铁路公安一家唱独角戏,变成了地方政府和全民大合唱的格局,高铁安保成效斐然可见。

李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