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讯 天长市近年来积极贯彻落实交通“三个服务”,探索出一条具有天长特色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之路,即通过城市公共交通、城镇客运班线、镇村通村班线三级客运方式的有机无缝衔接,汇聚成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全市所有村(社区)全部通客车,客运通达率达100%,真正实现了农村群众迫切期盼的“公路通到村门口,客车开到家门口”的美好愿望,既规范了城乡客运市场秩序,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既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又方便了城乡群众的出行,较好地落实了交通“三个服务”要求,受到了省、地、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经验也在全省推广,并作为唯一一家县级单位代表安徽省参加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农村客运公共财政政策奖励研讨会。
多年来,该市十分重视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工作,紧紧围绕“大手笔绘蓝图、大动脉作主线、大循环全通达、大对接促融合”的“四大”原则,组织编制了全市农村道路建设规划,坚持按照“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安保工程标准化、道路网格化”六化标准建设农村公路。“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近10亿元改造升级县乡公路200多公里,村级道路1300多公里,危桥29座。出台了《天长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暂行办法》,实行县乡道路市管,镇村道路镇管的分级负责制。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纳入对镇(街)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调动镇(街)管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镇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站长,选配了158名镇村公路专业养护工,配齐公路养护设备,实现农村公路管养专人负责。市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农村公路管养资金900万元,各镇年度财政预算安排公路养护的专项资金每年每公里不低于2000元,实行专款专用。
该市不断加快城乡统筹,全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首先,以创建“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为抓手,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2006年11月份开通首条公交线路,累计投入资金超亿元,建成公交首末站、停车场4处,购置和更新公交营运车辆175台,开通市区公交线路11条,通车总里程128公里,年运行公里数达800万公里,年客流量达1840万人次,基本形成覆盖城区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其次,以农村客运经营模式转变为抓手,推动城镇客运班线转型升级。控制个体挂靠经营,引导符合资质条件的客运企业介入,最终以城镇客运班线为纽带,相继成立了9家城镇班线分公司,形成一家总公司统一管理、多家分公司具体运作的分线、分级管理体制,全市城乡客运全面实现了公司化经营。第三,以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为抓手,推动镇村班线通达全市。“村村通客车”开通方式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确立了区域化捆绑开通模式,即“以主要集镇为中心、以城镇班线为主体、以镇村辐射班线为辅助、区域化实现村村通客车”,通过城市公共交通、城镇客运班线和镇村通村班线三级客运方式有机衔接运行,实现了区域内所有行政村通客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问题。第四,以城乡客运场站建设抓手,推动农村客运通行条件的根本改善。投入1.2亿元高标准建成全省一流的县级综合客运中心,投入3000万元建成14个农村等级客运站、75个农村便民候车亭和187个招呼站牌,为农村客运班线顺利运营提供保障。目前,全市城市公交3至5分钟一班,城镇班线8至10分钟一班,镇村班线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整,最长不超过半小时一班。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补贴维持农村客运班线低票价运营,整体票价下浮20%,60周岁及以上老人和重病患者免费乘坐,农村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和学生乘车优惠在低票价基础上再下浮30-50%。现在,全市城乡农民群众只需投币1-2元即可乘坐镇村班车抵达中心镇,到市区也只需3-5元换乘城镇班车即可到达,并与城市公交直接对接。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