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法院有担当,余跃武院长皖北煤矿调研。
过去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以服务大局为中心,以执法办案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37459件,审执结34967件,结案标的额73.9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1.8%、 71.1%、 44.3%;其中,中院受理案件2987件,审执结2664件,同比分别上升16.6%、 39%,收结案均达历史新高。审判质效持续向好,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99.9%,办案质效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房地产“去库存”案件审理、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推进及棚户区改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专项执行等多项工作受到最高法院周强院长、省高院张坚院长、市委黄晓武书记等领导的批示肯定。
全面推进司法公开法院有担当
全市法院强化司法公开,坚持阳光司法,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
一、积极建设运用互联网环境下司法公开的新途径
A.打造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视频直播庭审四大平台。上网公布案件流程信息23484条、生效裁判文书24049份、执行信息4074条,视频直播庭审1242场,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感受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
B.积极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展示审执工作成效,发布宣传片、微电影8部,推送微博1.9万余条、微信1916条。
二、全面实施新闻发布会例会制度,定期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
举办新闻发布会46场、法院开放日49次。
践行司法为民法院有担当
2016年,全市法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宗旨,适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积极践行司法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A.加强涉民生案件审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B.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缓减免收诉讼费、发放司法救助金110余万元,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
C.完善“一站式”诉讼服务功能设施,把最好的场所留给群众、最佳的服务送给群众。
D.推进“互联网+诉讼服务”,完善诉讼服务网,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E.在乡镇、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驻村调解室”29个,把诉讼服务延伸至司法工作最前沿。
加大执行力度 解决“执行难”
①健全执行联动机制,拓展网络查控系统,与不动产登记、商业银行等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全年查询房屋1320套、土地133宗、存款25.6亿元。
②加强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布局网络查询、执行远程指挥调度系统,全面推进执行工作信息化。
③加强失信惩戒,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社区公告栏等媒介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8918人次,在高消费、投融资、出行出境、领取财政补助等方面予以限制。
④创新悬赏执行机制,出台《关于公告悬赏执行的规定(试行)》,对举报财产线索并取得执行效果的给予悬赏报酬,最大限度压缩“老赖”规避执行空间。
⑤开展“百日执行会战”、“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活动,集中执行案件1949件,执结标的额3.4亿元,司法拘留114人次,追究刑事责任14人。
信息化建设:法院“智慧”群众实惠
A.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互联网平台建设。
B.强化科技法庭直播点播系统应用,推进司法公开第四大平台建设,视频直播庭审1242场。
C.推进建设信息集控管理中心,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加强审判态势监测分析。
D.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和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执行网络查询、执行远程指挥调度、执行案件管理等工作信息化。
E.推进“互联网+诉讼服务”,完善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等信息化平台,深化网上、掌上、线上服务,实行网上立案14418件,热线解答群众咨询1044人次。
【聚焦两会】 服务大局 法院有担当
2016年,淮北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在落实五大新理念中实现淮北转型崛起”目标,主动融入全市中心工作,依法履行审判职能,全力服务发展大局,为淮北转型崛起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和保障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旨在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促进实现“去库存”目标任务;服务创新型经济发展,多元化解供给侧改革过程产生的矛盾纠纷,切实提升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水平。
出台《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推进及棚户区改造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意见》,旨在围绕“在落实五大新理念中实现淮北转型崛起”的主线,切实找准新常态下法院工作服务大局的结合点与着力点,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促进转型崛起目标顺利实现。
【聚焦两会】 法院队伍建设:走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据统计,2016年,全市两级法院有23个集体、65名干警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市有关部门表彰,荣誉的背后,是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表明法院队伍建设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取得新进展。
●抓根本把方向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抓培训促能力
连线“安徽法院大讲堂”开展网络化培训,举办“淮北法苑讲堂”,组织干警参加培训900余人次,强化司法能力建设。
●正作风严管理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中院党组主体责任、专责机关监督责任、党员领导干部问责“三个清单”,强化党规党纪刚性约束。
创新全市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统一调度办案制度,认真开展廉政谈话、司法廉洁集中教育等活动,确保队伍清廉清正。
【聚焦两会】 淮北中院司法改革成绩单
2016年,淮北两级法院为深入推进司法改革都做了哪些工作?让我们梳理一下:
一、扎实推进员额制改革。
全市法院首批法官遴选入额工作完成,从全市262名法官中共遴选155名法官进入员额,入额法官平均年龄43.5岁,人均办案年限超过15年。
二、深入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
健全权责统一、监督有序的审判权运行机制,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A.深入推进院领导带头办案,推动重大案件实质性化解。
B.完善审判长联席会议、专业法官会议制度,把关重大复杂案件。
三、协同推进其他改革。
A.深化涉诉信访改革,引入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信访案件。
B.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切实推进庭审实质化。
C.完善繁简分流机制,实现繁案精审、简案快结。
D.推进审执分离改革,形成审判权与执行权的互相监督和制约机制。
E.深化家事审判改革,突出伦理亲情,淡化诉辩对抗。

践行司法为民,法官深入案发现场了解情况。

解决执行难,查封被执行人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