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尽最大的力帮更多的人——涡阳县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侧记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01-16 14:53:53

□张明余

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活,不但一分钱没拿到,还扣了押金;工作期间生了病、受了伤,住院费不但报销不了,还扣了奖金……这是前几年涡阳县临湖镇西于村外出农民工回乡后谈得最多的话题。如今,村里的农民工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忧心忡忡出门打工了,因为村里设立了法援联系点,他们的合法权益有了“娘家人”的关心。

据了解,近年来涡阳县司法局秉承法治精神和为民服务理念,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确保法律援助这项司法保障制度落地生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该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有效发挥了法律援助维权促稳功能。据涡阳县法援中心主任马志华介绍,仅2016年该县就办理各类法援案件1662件,其中,刑事案件397件,社会律师办理1296件,挽回避免经济损失230余万元,为农民工讨薪70余万元……
早部署快推进强化民生保障

2016年法律援助工作作为我省新增的六项民生工程之一,寓意着这项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涡阳县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方案,推出并完善了法律援助制度,使涡阳县的法律援助工作规范有序、卓有成效的开展。

完善网络。在强化援助中心窗口建设的同时,依托乡镇司法行政工作站、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建立健全乡镇法援工作站、村居法援联系点,完善法援服务网络,畅通12348热线咨询电话服务,使法律援助工作延伸每个角落,推出最后一公里服务,使每名受援者皆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降低门槛。开辟绿色通道,涡阳县司法局在相继推出“残疾人绿色通道”、“老年人绿色通道”、“未成年人绿色通道”、“农民工绿色通道”,简化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助渠道的同时,还对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纠纷;失独家庭、军人家属等特殊群体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主张权利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扩大范围。特别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等纳入了法律援助补充事项,将农民工、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未成年人等列为重点援助对象,针对其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加强协作。积极协调公、检、法相关部门,提高刑事案件办案数量,依托法院法援工作站、检察院法援工作站、看守所法援工作站,充分发挥各站职责,采取协调会、联络会、推进会等形式打开工作局面,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流程,促使落实法律援助告知程序,让受援人在各个环节均能得到援助,2016年已办理各类刑事案件397件,位居全市首位。
伸援手解众难增强服务供给
“没有法律援助,像我们这些文化少、没钱没权的农民工,正常的合法权益恐怕都受不到保护,更不用说能拿到这么多的赔偿金了。 ”涡阳县居民郭某感慨地说道。

2015年9月10日,郭某受王某某、冯某某的指派到利辛县纪王场给孙某某搭建钢构大棚,在施工过程中郭某不慎从钢构大棚上跌落摔伤,后经鉴定构成一级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郭某的妻子在多次交涉赔偿无果情况下,来到村法援联系点寻求援助,案件很快申报到涡阳县法援中心,该中心主任马志华立即指派律师作为郭某的法援律师。

法援律师第一时间找到郭某的妻子,详细了解情况,同时安抚郭某妻子,要相信法律,并阐述了自己办理案件思路。由于准备充分,在法院庭审中围绕是雇佣还是承揽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法庭支持法援律师主张雇佣关系。从而判决被告赔偿郭某各项损失70余万元。

涡阳县司法局副局长陈福建告诉记者,像郭师傅这种情况,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受理是在5个工作日内,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他们从办理手续到指派律师、代写诉状,只用一天的时间。对一些因经济条件有限请不起律师,或因法律意识不足,习惯于直接上访、群体上访、越级上访的当事人,他们还做到上门服务,引导当事人能够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处理问题和维护权益。

2016年1月5日,涡阳县新兴镇席某侠与丈夫王某龚携带二子王某夫一家三口应邀请到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何老家村一亲友家吃喜宴,午饭过后,席某侠与王某龚准备回家时,发现儿子王某夫不见了踪影。席某侠与王某龚夫妇只好向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派出所报警,马桥镇派出所十分重视,安排警员在何老家村附近各个乡镇寻找,仍然未果。

2016年1月23日,永城市马桥镇派出所接到马桥镇何老家村张庄一村民报案,称在马桥镇何庄社区(又称世纪家园小区)一下水管道内发现一具尸体。经出警民警调查得知,死者正是席某侠与王某龚夫妇的儿子王某夫,后经永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现场勘查检验,排除他人杀害的可能性,确认王某夫溺水死亡。王某夫于2009年6月3日出生,事故发生时才6岁多,王某夫的家人得知王某夫的死亡讯息后,如同晴天霹雳,席某侠与王某龚更是悲痛欲绝。王某夫的家人经多方打听得知王某夫溺水死亡的下水管道位于马桥镇何老家村世纪家园小区施工现场,事故发生后,王某夫的家人为了让死者能早点入土为安,于是找相关责任人协商赔偿事宜,可是处处碰壁。无奈之下,席某侠与王某龚夫妇想要通过上访解决问题。因王某夫的父母席某侠和王某龚均是残疾人,无经济来源,家庭生活非常困难,而且一直靠国家的低保维持生活。涡阳县法律援助中心知道后,立即指派安徽黄淮海律师事务所代理该案,法援律师通过引导当事人走法律程序,最终依法维护了权益。
重质量严监管推动工作落实

2016年1月底,义门镇农民邹某通过法律援助打赢了讨薪官司,顺利地拿到了工资,随后接到了涡阳县法援中心的电话回访,他感激地说:“整个维权过程,办案律师分文没取,尽心尽责为我办事。 ”

“我们2016年把主要精力放在民生工程上,加强督查,保证进度。同时,在完成计划任务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案件的质量,争取达到办案零收费、服务零距离、群众零投诉。 ”涡阳县司法局副局长陈福建介绍。为此,涡阳县法律援助中心加强案件的跟踪管理,综合运用旁听庭审、质量评查、案件回访等手段,使每件法律援助案件都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另外,为了把法律援助打造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涡阳县司法局还多措并举,利剑高悬。一是加强经费管理,经费单列科目,实行独立核算,并健全收支台账,专款专用,确保不挤占、不挪用,及时足额支付承办人员的办案补贴。二是强化综合管理系统应用,实现法律援助案件网上全流程办理。三是进一步加强案件质量监管,落实办案质量与办案补贴挂钩、庭审旁听、重大疑难案件讨论等措施。办案纪律上实行“每案必访”,结案后支付补贴钱,对每个案件实行电话回访,询问受援人对案件办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收钱收物情况。通过电话回访、跟踪监控,及时了解到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极大地提高了承办人员的责任感,自觉遵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确保困难群众能够获得优质的法律援助。

铁肩担道义,爱心助弱者。站在新的起点上,涡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司法局局长陈涛表示,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谋划2017年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工作,继续秉承服务与创新的工作理念,以一流的窗口、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铸就一流的法援品牌,为全县贫弱群体送去阳光和温暖,为建设“平安涡阳、法治涡阳、幸福涡阳”再添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