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双联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02-27 16:28:16



□陈琳

繁昌县委认真贯彻中央从严治党要求,在全县深入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工作,探索新形势下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关农村党建共建的新路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

联系基层、深入群众有“三难”:一是难在无氛围,干部长期坐机关,习惯“两点一线”,怕到基层,即使愿意下去联系群众,但顾虑多、碍面子,迈不开腿,走下去很难;二是难在无机制平台,联系谁、应联系多少次、群众反映问题怎么办,如何评价,没有制度机制保障,不好联系;三是难在缺乏群众工作方法,年轻干部普遍担心走访陌生群众,敲不开门、搭不上话、坐不到一起、解决不了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党建工作新课题,繁昌县委经过深入调研,在全县干部中积极倡导“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理念,搭建机关与基层、干部与群众直接联系的通道,引导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入群众,引导起步、规范台步、永不停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明确工作任务,让干部知道如何联系。全县55个党政机关与95个村 (社区)、464个网格建立结对联系,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参加,重点联系困难户、信访户、致富户等,要求干部每月走访联系户不少于1次;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工作,全县1300余名党员干部自愿组成227个小组,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文明创建,建立微信群、QQ群平台,推进志愿服务活动。

加强指导培训,让干部知道怎么做。要求干部走访时做到“三必看、三必问、三必留”,即看厨房、吃的怎么样,看卧室、住得怎么样,看厕所、卫生怎么样;问群众生活冷暖、问就业发展意见;推行“靶向挂职”,结合基层需求和培养年轻干部需要,前后分四批选派70名县直机关干部到联系村、社区挂职,让年轻干部在一线服务中提升素质。

推行纪实管理,让联系群众不停步。创新“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建立“双联系”纪实管理信息平台,为单位和干部建立独立账号,干部走访帮扶基层、群众的情况上传平台;实行一人(单位)一档管理;制定群众工作考核办法,在年度综合考核中权重由3分提高至10分。组织部门考察任用干部,事先征求 “双联办”意见,核查群众工作记录。

建立诉求回应机制,让帮助群众有渠道。 “双联系”建立“三色报告单”制度,对机关干部下基层收集到的问题,及时交办、限时办结,绿色单由部门自行解决,黄色单实行多部门联动解决,红色单由县级统筹解决。 3年多来,通过这套机制,全县共梳理各类问题4230多件,办结率达98.5%;收集意见建议1700多条,85%以上得到采纳。

强化“四帮”职责,让服务基层有平台。明确机关帮扶基层发展、帮办公益事业、帮助规范管理、帮强组织基础“四帮”职责;推进公益事业“2.1行动”计划,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推行“六必到”制度,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基层征地拆迁、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工作中。3年多来,“双联系”单位共协助基层化解信访问题700余件,兴办公益事业420余件,组织送文化、送政策、送党课等活动980余次。

自“双联系”工作开展以来,繁昌县干部作风得到新改进,党群干群关系呈现新气象,各项事业得到了新发展。调查显示,群众对党风政风的满意度达95%以上。繁昌县委“双联系”工作伊始,就被写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4〕60号),在全国推广。
(作者单位:繁昌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