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落实政府责任 提升保障能力——萧县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侧记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03-01 15:33:33



□明余
“我的案子这么快就能解决,多亏了县法律援助中心。”“这么快就拿到了血汗钱,真好。”……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慨,是对萧县法律援助中心最质朴的褒奖。

据了解,为了把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做实做强,近年来萧县法律援助中心秉承法治精神和服务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确保法律援助这项民生工程尽快落地生根,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该中心在县司法局的领导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着力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措施,全力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水平,努力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有效发挥了法律援助维权促稳功能……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为民惠民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困难群众,一头连着党和政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受援群体的合法利益。只有心系群众,执法为民,才能最大限度地彰显法治的公平正义。为此,萧县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创新服务理念、完善便民措施。

在制度上狠抓完善到位。加强便民窗口规范化服务,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态度,建立健全实施机制,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援务公开制;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接待礼仪培训,使用规范用语,实行微笑服务;畅通电话申请、基层站点就近申请,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规范落实律师值班制度,增强窗口接待能力,由专业律师解答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咨询,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更便捷的法律服务。

在知晓率上狠抓宣传到位。开展了以“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百日宣传”、“接您回家”暨“情暖农民工法援在行动”、“法律援助普法赶大集”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播放法律援助公益广告,运用LED显示屏、张贴宣传画报、印刷宣传小册子等形式深入宣传法律援助的条件和范围、申请方式和联系办法,提升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知晓度。充分利用和建立多渠道、多范围、多层次人群的QQ群和微信群等新媒体、新技术传播法律援助的优越性,广泛发动受援人参与法律援助的公益宣传,使受援人口口相传,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有效放大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在社会上的良好影响,做到援助一人就等于培养一个法律援助宣传员。

在工作上狠抓领导到位。萧县司法局主要领导对法律援助便民利民工作高度重视,不但从整体上把握大局还经常直接过问法律援助的具体工作,在每次的党组会上都要研究和部署法律援助工作,在每周一的例会上都要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汇报法律援助的工作情况,在组织领导上和物质上给予充分保障。县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实施法律援助便民利民的具体工作,认真做好案件的受理、审查、指派,按时支付办案补贴等工作,积极与民生办沟通协调日常工作,充分发挥看守所、检察院、法院三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根据各部门自身职能,支持配合法律援助工作,形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合力。


注重案件质量提升监管力度

今年1月中旬,萧县黄口镇农民周某通过法律扶助打赢了讨薪官司,顺利地拿到了应得的工钱,随后接到了萧县司法局负责人的电话回访,他感激地说:“整个维权过程,办案律师分文没取,尽心尽责为我办事。 ”“我们今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上,加强督查,保证进度。同时,在完成计划任务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案件的质量,争取达到办案零收费、服务零距离、群众零投诉。”萧县司法局局长彭云介绍。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萧县司法局多措并举,利剑高悬。一是加强经费管理,经费单列科目,实行独立核算,并健全收支台账,专款专用,确保不挤占、不挪用,及时足额支付承办人员的办案补贴。二是强化综合管理系统应用,实现法律援助案件网上全流程办理。三是进一步加强案件质量监管,落实办案质量与办案补贴挂钩、庭审旁听、重大疑难案件讨论等措施。办案纪律上实行“每案必访”,结案后支付补贴钱,对每个案件实行电话回访,询问受援人对案件办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收钱收物情况。通过电话回访、跟踪监控,及时了解到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极大地提高了承办人员的责任感,自觉遵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确保困难群众能够获得优质的法律援助。

就这样,萧县司法局通过不断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管理,保障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降低服务门槛实现应援尽援

去年9月,萧县龙城镇居民李某来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反映情况,称她的公公陈某身患恶性肿瘤,婆婆王某从楼上摔下骨折,全家经济入不敷出,陷入困境。这时,李某想到了先前公婆借给某某的5万块钱,前去讨要以便维持家用,却没有结果,于是想申请法律援助。“按照规定,他们不符合法律援助的范围,但5万元钱是账,家里目前确实困难,我们合议了一下,还是接下了这个案子。 ”萧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方磊说,“目前,全县家庭人均收入在2倍低保以下的群体均能够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离群众越来越近。 ”

前不久,萧县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以李某奎为代表的十几名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经查明,该十几名农民工2016年10月在萧县某建筑工地公司干活,劳动报酬分文未得。于是,该中心及时安排援助律师了解真实案情,搜集充分确凿的证据,最终为十几名农民工讨回血汗钱,从而有力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可以让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在家得到法律服务,也可以让外出务工人员得到高效、无偿的帮助。”萧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方磊表示,为进一步方便群众,目前法律援助从申请到指派时间从七个工作日缩短为三个工作日,一站式的高效援助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便利。同时,该中心还对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纠纷;失独家庭、军人家属等特殊群体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主张权利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扩大范围。特别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等纳入了法律援助补充事项,将农民工、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未成年人等列为重点援助对象,针对其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真诚的付出,得到的是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仗义扶弱,情暖人心”、“一心为民,廉洁奉公”、“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一面面锦旗,一句句称赞,这是受援人对萧县法律援助中心最真挚的情感认同。

“法援需要爱心,更需要耐心;法援需要奉献,但更需要一颗对法律权威和生命尊严的敬畏之心! ”萧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方磊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该县所有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