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之规定,依据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在缓刑期间,对你依法实施社区矫正。现向你们宣告以下事项……”
在庄严肃穆的萧县社区矫正中心宣告室内,县司法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正在对新接收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入矫宣告。这是日前记者在萧县司法局采访时看到的一幕。萧县司法局局长彭云告诉记者,近年来萧县社区矫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始终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彻底扭转了过去被动局面,一跃走上了全省先进行列……
规范监管夯实工作基础
监督管理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项硬任务。面对基层司法所队伍力量薄弱的现状,萧县司法局确立了以县社区矫正中心建设促进执法规范化的思路。目前萧县社区矫正中心办公用房已达900多平方米,社区矫正中心功能室设施不仅达到了省司法厅要求的5个基本功能室(即报到登记室、矫正宣告室、电子监控室、教育培训室、档案室); 7个其他功能室(即心理矫正室、教育训诫室、信息采集室、应急指挥室、应急指挥室、社工(志愿者)工作室、警务室、检察室),还设置了“三五”人员安置室、干警更衣室、文化活动室。形成了以报到、宣告、测试评估、监控指挥、集中教育为内容的“一站式、门诊式”工作流程。
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严肃的执法平台,而配套的软实力则增强了它的实战性。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公检法驻中心办公机制,有效解决了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建议收监、追逃等执法难题。建立社区服刑人员量化考核制度《社区服刑人员量化考核手册》,将社区服刑人员的定期报告、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考核指标量化,形成规范有序的“日定位、周汇报、月教育、季考核、年奖惩”监管模式。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技能管控,更使社区矫正监管工作如虎添翼。在萧县社区矫正中心的定位监控室内,工作人员轻点几下鼠标,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所处位置和近期的活动轨迹就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中心主任姜洪龙告诉记者:“通过GPS手机对服刑人员实行定位监控,可以准确掌握他们的活动轨迹,一旦越界,系统就会响起警报,同时给定位手机发送警告信息,犹如给社区服刑人员设了一道电子围墙,将他们牢牢控制在监管视线之内。”
科学教育提升矫正效果
在萧县社区矫正中心的报到大厅,记者看到前来报到的社区服刑人员,有的目光呆滞,有的情绪低落,有的桀骜不驯……如何将这些曾经误入歧途的特殊人群教育改造好,成了监管部门面临的全新课题。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萧县司法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套科学的教育矫治方法。
方法一:把脉问诊,找准病因。对新报到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入矫谈话,把握其性格特点;报到时统一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其心理动态;入矫后实地走访,熟悉其生活环境。通过“问、闻、测”,全面掌握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有针对性地成立矫正小组,制定相应矫正方案。
方法二:对症下药,首治其心。组织心理咨询师依托社区矫正中心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对有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建立医疗档案,治疗方案、跟踪施治,从思想源头驱邪扶正,掐断恶源。
方法三:营造氛围,注重环境熏陶。在社区服刑人员中深入开展“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引导他们撰写善行日记,实践善行善举,培育良好矫正土壤。
方法四:大胆创新,探索集中教育模式。该局整合相关成员单位职能优势,依托社会教育培训力量,邀请学者、律师、心理咨询师组建专业教学队伍,反复研究教学目标,精心设置课程安排,打造了法制教育、传统文化、心理教育、警示教育、技能培训五门精品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增强服刑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认同感。同时根据教学反馈,不断创新教育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刘某说:“参加县里的集中教育前,觉得法院给我判了缓刑,就没什么事了,顶多按时去司法所报到;经过学习,完整了解了社区矫正有关规定,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深刻认识,也知道了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
精准帮扶探索帮教模式
监管教育让社区服刑人员走出了犯罪的阴影,而帮困扶助则为他们在回归社会,融入新生活的路上点亮了“路灯”。
白土镇董店行政村的卢某存,因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被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30万元。再加上案发后补缴的税款38.8万元,卢某存的家当全部搭上,致使家庭一贫如洗,其对生活一度失去信心,心灰意冷。卢某存到白土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之后,司法所干警经过多次走访,与卢某存交心,打出“暖心牌”,鼓励他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在一次走访中,工作人员了解到,卢某存想通过山羊养殖脱贫致富,但苦于没有养殖资金。在了解到卢某存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难后,工作人员主动与白土信用社联系,帮助卢某存拿到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又积极协调村委会帮助卢某存解决养殖用地问题,最终卢某存的山羊养殖场建好并引进了羊种。现在,卢某存的山羊养殖场存栏300多只,每年出栏商品羊200多只,年收入有7万多元。“没想到我们犯了罪的人,矫正组织还这么关心帮助我们。一定要好好改造,痛改前非。用辛勤的汗水,洗刷负罪的灵魂”。这是白土镇社区矫正人员卢某存的思想汇报。现在,卢某存在思想上有悔悟,行动上有决心。他的转变,只是萧县众多社区服刑人员的一个缩影。
像卢某存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而这些都得益于萧县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精准帮扶”。在社区矫正帮扶没有成功经验的情况下,萧县司法局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出了以宣传政策引导、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支持、推广成功典型为内容的“精准帮扶”模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萧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创新,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展望未来,局长彭云表示,将按照建好一个社区矫正中心,重抓人防、技防两项监管,塑造法制、心理、道德三个精品课堂,打造警示教育、社区服务、技能培训、安置就业四个基地,达到场所标准化、执法规范化、教育科学化、帮扶社会化、督查常态化标准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模式,乘势而上,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