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学法记于心用法见于行——萧县“七五”普法暨“法治萧县”建设侧记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03-02 16:02:27




□明余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但要法律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信法、守法的深厚土壤。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 “七五”普法以来,萧县秉承过去普法的优良传统,从组织领导到提高全体公民、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的同时,突出法治氛围的营造,努力把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理念带入到具体的实践工作当中,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完善机制“七五”普法保障有力
“普法不是走过场,不认真学还真的不行。 ”小李是萧县某局的一名科员,谈起上一次参加的法律知识考试时由衷的感慨到。如今,随着“七五”普法的深入推进,萧县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在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网络学法、任前考法;

在社区,当群众遇到法律难题时,身边的社区律师会耐心“望闻问切”、解“疑难杂症”,社区工作人员精心布置的“法治长廊”及时为群众速递新法、新规;

在农村,别出心裁的法制文艺节目时有上演,一个个寓教于乐的戏曲、歌曲、小品将法律常识送到了群众“心坎儿”上;

在企业,律师服务、专家顾问保护企业健康发展;

法制课堂、法制教育基地培养着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组织保障。萧县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组织保障体系,夯实了普法基础。

萧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普法领导班子,制定了“七五”普法规划,将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萧县分设五类重点对象普法领导小组,分别对领导干部学法、公务员学法、青少年学法、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农民学法进行牵头组织,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

萧县从政法部门、律师事务所及相关单位抽调成立了普法讲师团,挑选了近百名青年组建了普法志愿者团队,让专兼结合的普法队伍在普法中发挥作用。
创新形式“七五”普法氛围浓厚

萧县人口136万,面对这样一个需要“法雨”滋润的群体,萧县的决策者有着这样的共识:“普法教育要讲求实效,不遗余力。 ”

然而,如何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开展更加适合的宣传教育形式,成为摆在萧县司法行政部门面前新的命题。

萧县司法局局长彭云与她的同事找寻到一条道路:开展全方位法治文化建设,让法治根植于群众心中。

走进萧县检察院法治文化公园,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通俗易懂的法制小故事和风趣幽默的漫画,让路过的人们纷纷停住了脚步。

萧县,曾被国画大师李苦禅誉为“国画之乡”。为传承萧县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响应党十八大以来关于反腐倡廉的号召,萧县检察院紧紧把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大方向,把书画、反腐与景观有机结合,利用现有资源,设计打造了萧县传统文化、廉政文化与园林景观艺术集一体的法治文化公园,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示范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在全县营造守法为荣、违法为耻的社会氛围。

萧县检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只是萧县法治文化建设的缩影,“七五”普法以来,萧县在完成送法进机关、进乡村(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法律六进”的同时,从增强普法互动性、观赏性、趣味性出发,不断探索法治宣传教育向公共领域、公共场所、公共媒体延伸覆盖,切实做到“润物细无声”地传播法治理念。

记者采撷了这样几束:

在萧县电视台演播厅里,一则普法类节目正在录制。这个已播出多期的“法治天地”普法专题栏目,通过“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引起广大群众的普遍关注,成为老百姓了解法律知识的“窗口”。

在白土镇费村文化广场,村民们正在聚精会神观看法制电影《赌博的危害》。送法治电影进村活动,在全县23个乡镇的行政村巡回放映,每晚可同时在2个村放映。影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村民送上法制“大餐”。

普法网站、法治格言、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书画展……雨后春笋般的法治文化活动,使干部群众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熏陶,自觉在推进依法治县的道路上留下坚实足印。

记者期待着,萧县在推进普法宣传纵深发展的时间长轴上,还有更多的“自选动作”。

普治结合“七五”普法深入推进

萧县偏僻角落的一个小村,村民们奔走相告:我们胜诉了!

这是一起村民因承包土地纠纷将镇政府送上被告席的行政诉讼案。打赢了“民告官”官司的村民们表示,遇事再不能用扁担铁锹解决问题了,还是用法律武器好。

对此,萧县司法局局长彭云一言中的:还法于民,得到的必然是全民懂法、守法、用法。

其实,从普法中获益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企业。

天瑞集团萧县水泥有限公司是一家著名的水泥生产企业,“七五”普法以来,偌大的公司内部没有一起违法乱纪现象发生,凡是经济往来都是按法办事,用法律维护权益,资料说明该公司运用《合同法》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数十万元。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在这里已成制度。

不止如此,通过《环保法》的学习,公司高管还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对环保设备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为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的确,萧县县委、县政府勇立法治前沿,以超越常规的胆识和魄力,多措并举开展依法治县建设,闯出了一条推进法治宣传与依法治理工作相结合的新路。在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上,萧县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全力打造阳光政府。在专项依法治理活动中,萧县县委、县政府顺应群众期盼,开展矿山、砂场整治,进行查违拆违和治超工作;对食品安全进行联合专项检查,维护群众的身心健康;对涉矿山企业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在“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上,对已命名的村(居)进行动态管理。

可以说,如今,萧县的干部群众对于法律权威的维护和信任与日俱增,他们认为,法律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这种发轫于华夏文明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正是推动萧县依法治县深层发展的坚强力量。

难能可贵的是,从学校到机关、从农村到城市,萧县还营造了处处都是法制宣传阵地,法制宣传员常年把社区、居民家中,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作为“法律讲堂”。

一项项普法举措的贯彻落实,一个个法律宣传阵地的搭建,一条条法治理念的传播,萧县在“七五”普法工作中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建设进程,全面保障群众权益,守卫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全县上下认可的成绩。

对此,萧县司法局局长彭云表示,依法治县永远在路上,萧县司法行政部门将致力于打造法律服务群众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