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公路局直属分局,有这样一个最基层的平凡养路工,用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实现人生价值,换来所有人的钦佩和尊敬。养路护桥,他用言行践行党员的铮铮誓言;无偿献血,他用热血点亮他人的生命之火;乐于助人,他用爱心温暖遇困的无助目光。他就是李怀富,他用执着的坚守诠释着平凡中的伟大。
一、橘色坚守
说起橘色情缘,这就要追溯到李怀富的父亲李道胜,李老爷子是建国后的第一批养路工,拿起扫把、铁锹一干就是40多年。对于打小在公路养护道班长大的李怀富来说,公路养护知识是他听过最多的家长里短,橘红的公路色是伴随他日常生活最多的颜色,就连他穿过最多的衣服也是橘色的养护服。
“我最喜欢的颜色就是橘色,因为那是公路标志色,而我是公路人!”。参加工作31年来,他像一颗闪光的铺路石,以养路为业、以道班为家,把养好路、管好路、护好路作为自己的职责,用心底最执着的坚守,为鲜艳的公路橘增添光彩。
李怀富所在的岗集道班负责养护合淮路合肥段,这段沟通省城合肥和淮南的北向出城口主干道全长70多公里,人流车流大,路况复杂。为保障安全通畅,身为道班班长他处处以身作责,每天与道班工人一道战斗在一线:盛夏酷暑,顶着炎炎烈日修补坑槽、处理路面病害的队伍里有他的身影;三九寒冬,冒着凛冽北风抛洒融雪剂、清除路面冰雪的队伍里有他的身影;清理水沟涵洞,面对臭气熏天的环境他第一个跳下去;埋设、清洁道口桩等附属设施,耗费体力的打桩他总是包干;保养巡查桥梁,最危险的爬上爬下他说自己最擅长……。30多年来他一直以班为家,周一去上班,一直到周末才回趟家,加班是常有的事。由于道路养护的特殊性,这些年基本上没有休息一个完整的假期和过一个完整的周末,据统计2016年全年有50余天节假日和双休日是在养护的道路上度过的。
2016年,改建后的合淮路路面拓宽,新设置在穿集镇道路的中央隔离带等附属设施人为破坏严重,往往是这边刚修好那边又被破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这可急坏了李怀富,几夜没合眼的他想了一个“笨”办法。他让儿子在网上收集因公路附属设施损坏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案例,半个月时间,李怀富走遍了合淮路边的千家住户,赔着笑脸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破坏交通附属设施的危害。“我们家老李就是个傻子,那半个月,他嗓子哑了、脚走肿了,挨了不知多少白眼,光西瓜霜润喉片都吃了快30盒!”提起这件事,李怀富的爱人心疼的红了眼眶。最终,宣传起到了效果,附属设施被破坏的事件明显下降。
二、蓝色坚守
“养护公路可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光埋头苦干可不行,里面有很多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的学技能、长知识。”李怀富总是这么告诉新来的养护工人,当然,他自己也特别热爱学习,在蓝色的知识海洋中汲取能量。
面对枯燥劳累的养路工作,有的同志在会对工作发生懈怠之心,这时他总是用自己的辛勤恳作带动四周的人,工作之余经常和大家谈起自己对道路的热爱以及工作中的成就感,用言行带动了一批同志和他一起忘我地投入到养护事业中去。公路养护一年四季要按照时间来安排,春季适合修整路肩,夏季适合修补坑槽;清洁公路也有技巧,有一种扫地姿势最适合路面保洁;下雨后一定要及时上路,通过路肩上的小片积水或流水的痕迹,就能知道哪个地方需要填土、哪个地方需要整平……这些都是李怀富通过学习和实践,认真总结出来的经验。
面对一线职工趋于老龄化、公路养护技术陈旧、人员设备力量不足这一现状,李怀富进行认真分析后,毅然向分局领导提出了革新养护技术、养护机械化的建议: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引进新型材料。专门组织技术工人学习路面病害处置技术,培养新型养护技术人才;投入资金购置路面清扫车、灌缝机、曲线开槽机、手扶式振动压路机、除雪车等一系列养护机械设备,对分局管养的G206合淮路、S105合马路实施机械化养护作业,从而化解养护一线职工老龄化、人员力量不足的窘迫局面,也能够保证管养路段的日常养护工作;成立专项小修养护队,负责对管养路段的防护栏、隔离栅、警示桩、轮廓标、道口桩等附属设施及硬路肩进行更换、维修。建议得到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充分落实,取得显著成效。在灌缝养护作业过程中,李怀富带领工友们采用了切缝机切缝、吹风机清缝、灌缝机灌缝的一整套机械化操作流程,工作效率高、施工质量好。投入使用新型乳化沥青,即安全又节能环保。在购进新型路面清扫车后,以往路面人工清扫方式存在的工作效率低,工作强度高,作业人员安全无法保证等问题已成为过去式。路面清扫车集洒水、清扫、垃圾吸入为一体,具有清扫效果佳,工作效率大,扬尘少等优点。经过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清扫车已成为全局辖养路段路面保洁的主要力量。2016年9月,他被工友们一致推荐,代表合肥公路系统近千名养护工人参加了全省公路养护技能大赛,经过激烈角逐,获得集体第2名和个人第6名的好成绩。
三、红色坚守
2017年2月15日,起了个大早,李怀富来到献血点,捐献了2个治疗量500单位的血小板。这一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是他第100次参与无偿捐献血小板的大日子。
“血浓于水,我的鲜血能救别人的命,我感到很快乐。”这是李怀富一直重复的一句话。自1998年春天起,他就参与无偿献血,厚厚的一摞献血证见证了他献血的光荣历史。19年,他献全血6次计2200毫升,机采血小板100次达182个治疗量,二者相加,相当于献出了约15万毫升鲜血。这是怎样的一个数字?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量约为4000至5000毫升,相当于他全身血液换了30多遍。如果按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计算,这些鲜血已让近200个素不相识的生命垂危患者重获生的希望。
相信许多人都献过血,却极少有人能像李怀富一样把献血作为一项社会责任坚持长久。作为一名养护道工,寒风凛冽,酷暑骄阳,他尽职尽责,始终奋战在一线。虽然在献血后,免疫力下降,有时还会出现感冒、头晕等不适症状,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也没有耽误过工作。有时,他怕自己因为工作繁忙,错过了献血时间,还主动跑去献血站要求献血的时候通知自己。献血,已经从19年前的一个小小的行动成为他现在自豪的事业。
如今,他已将每月固定捐献一次血小板坚持了9年,同时还是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并签订了遗体(器官)损献志愿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遗体捐献志愿者。2010、2012、2014、2016年,他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金奖、银奖、金奖等荣誉称号,被身边同事称赞为“献血达人”。“我要将无偿献血坚持到60岁!”这是李怀富红色坚守的下一个目标。
四、绿色坚守
在工作、学习和献血外,李怀富还一直坚持热心助人。“我希望自己能像公路边的一棵行道树,尽我所能的为别人遮雨挡阳。”这是他的绿色坚守。
因为公路工作的特殊性,这些年,他参与救助过的突发交通事件不胜枚举。2014年2月21日,救助国道206哑巴店街道因撞车被卡车内的货车驾驶员;2014年7月3日,救助合淮路吴山境,驾驶三轮电瓶车翻到路肩边沟的一家三口;2015年1月28日,救助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附近公路因下雪路滑撞到路边树上,受伤的银灰色轿车驾驶员……
2015年3月19日,一对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看樱花的老夫妇在岗集镇迷了路,当时已快到中午12点,找不到回家路的老夫妇茫然失措、越发焦急,不知往哪里走。恰巧李怀富和工友们正在岗集路段调查路况病害,看到老夫妇着急的神情就主动上前询问,了解情况后一边安抚老人,将他们带到道班堂吃饭后送到岗集143路车站,买好车票将两位老人送回家。
自合肥高铁南站开通以来,李怀富就一直利用休息时间致力于南站的志愿服务工作。他帮年迈的老乡拎过东西、替不识字的农民工买过车票、为怀抱小孩的母亲倒过热水、请遇困的旅客吃盒饭……2016年5月2日中午,“五?一 ”小长假期间的车站人群熙熙。一位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因肚子饿,趁妈妈上厕所时跑到车站外面的摊点买零食,转身就迷了路找不到妈妈,急的嚎啕大哭。正在志愿服务的李怀富听见了孩子的哭声,了解情况后动员其他志愿者并联系车站广播台,最终把孩子安全地送回母亲身边。
李怀富还参加了合肥市经开区“芙蓉三献志愿服务队”,利用有限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休息时间,参加各类大型公益活动,和敬老院五保老人一起过节、帮扶贫困残疾家庭、进社区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为他们送去爱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参加工作以来,李怀富同志获得合肥公路系统先进工作生产者、合肥公路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合肥交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合肥市最美交通人、行业模范等殊荣无数。
兰升才 余国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