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讯 近年来,太湖县人民法院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找准司法服务落脚点,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努力发挥好法院“司法供给侧”,对保障县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更新司法理念强化产权司法保护
在涉经济类案件中,该院运用谦抑、审慎、善意理念,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加强对地方企业产权的保护。案件审判过程中,法官充分听取当事人合理诉求,切实考虑企业生存发展因素,在依法判决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审慎使用司法强制措施,坚决杜绝超标准、超范围的查封、扣留、冻结措施;确需采取强制措施的,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尽可能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处理企业清算或破产案件时,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保障,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有重生希望的企业再次散发市场活力,通过破产程序让无重生希望的企业依法退出市场,用法治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护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
保护企业发展突出司法服务实效
该院积极搭建服务企业发展平台,由以往的分散服务、就案说案的服务方式向集中化、常态化转变。
在县经济开发区中深入持续开展助推企业发展活动,组织法官到企业开展法制专题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在司法服务中,努力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潜在风险和管理漏洞切实提出司法建议,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根据《太湖县政法干警结对服务企业制度》,安排副院长、专职审委和一线法官与县20家企业结对服务,一对一了解每家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实际问题,搜集意见和建议,并开展长期联系走访。
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民生维护稳定
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涉企案件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部分涉及到民间集资、职工工资、劳动保障等影响民生的紧迫问题,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挑战。为此,该院一方面主动增强工作前瞻性,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另一方面,集中司法资源,着力解决重大民生案件的审判执行。建立重大民生案件预案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在调解审理执行各环节设立优先级,最大限度调配司法资源;对不同类型案件指定专门合议庭审理,由分管领导指导协调;对调解、审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汇报,确保风险稳控。
2016年以来,太湖法院通过法律手段,化解了多起涉民生重大系列案件,为数百名当事人追回工资、集资款等,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拥抱现代科技推动司法工作信息化
近年来,太湖法院运用“互联网+”思维,以司法信息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延伸审判执行触角,拓宽司法服务供给侧。通过科技法庭技术和庭审直播APP,让社会公众见证“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模式改革,提升了社会监督力度和普法宣传效果。利用裁判文书上网管理平台、执行信息查控平台、远程提讯系统等提升案件审判执行效率。推进网上预约立案,开通远程视频接访,拓展远程诉讼服务。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平台及时发布典型案例,公开法院各项工作情况,充分展示了法院和法官形象。 (李冬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