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学剑 李正峰/文 曹云龙 安甲甲/图
针对“执行难”这一社会热点现象,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太和县作为拥有176万人口的大县,居住稠密,民风彪悍,近年来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执行工作相对复杂。太和县法院迎难而上,把执行工作这一“难啃的硬骨头”当作司法为民的重要抓手,立足皖北农村社会实际,因地制宜,在摸爬滚打的执行实际工作中勇于创新,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当地县域经济特色、行之有效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
省高院院长张坚、阜阳中院院长吴世琦等领导到太和县法院执行中心视察指导。
太和县法院领导班子聚焦执行工作难点,一任接着一任干。 2016年以来,该院新一届党组提出“保民生、顺民意、接地气”的执行工作思路,执行干警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千方百计保民生,通过接地气的工作模式、顺应民意的热情服务,执行部门全年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929件,结案1702件,结案标的32510.73万元,结案率88.23%,期限内结案率达100%。该院执行工作连续三年在全市法院绩效考核中均名列前茅,达到了上级认可、人民称赞、债权人满意的良好社会效果。
保民生:要让农民工打得起官司讨得回薪水,过个好年
2016年12月16日,距离元旦还有半个月的光景,太和县人民法院党组专题研究执行问题。两天后,一份《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紧急出台,该院随即紧锣密鼓地召开动员大会,把集中执行行动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切实践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的一项重要内容,详细部署并全面实施。
针对这次专项行动,院党组细化出十类涉及民生案件的执行申请,建立快速立案机制。对农民工当事人起诉追要工资和劳动报酬的,当日立案;执行人员在专项行动期间一律放弃节假日,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并指定专人为农民工提供导诉、释法析理等服务。院长吴静在全院执行工作动员大会上,掷地有声地表示“要让农民工打得起官司讨得回薪水,过个好年”!她深情地叮嘱全院干警:“我们一定要让来到法院门口的每一位当事人希望而来,满意而归。”
县法院将所有欠薪案件全部纳入台账,逐案登记,分析研究,制定措施,限期解决;对新收欠薪案件进行动态管理,推行业务庭“日报告”制度,每天下午下班前登记上报,做到“数字准、案情明、责任清”。在此基础上,院党组要求相关庭室认真做好排查摸底工作,排查出涉民生案件54件,标的额172.6万元,其中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5件,申请执行标的45万元。
在工作中,太和县法院将调解贯穿于执行全过程,创新调解方式,努力提高案件执行和解率和执行率。在执行司某某、牛某某等八名当事人申请执行高某某一案中,执行法官深入了解案情,及时掌握双方当事人思想动态,适时展开调解工作,督促被申请人自动履行债务,最后,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高某某按照和解协议履行了全部欠款28万元。
此外,该院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缴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农民工当事人,依法采取减免缓交诉讼、执行费用等措施,确保农民工打得起官司。对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困难申请执行人,认真核实申请人生活情况和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听取案件承办人意见并实地走访申请人,确保每一笔救助金落到实处,仅半个月时间就为37名困难申请人落实20余万元的困难救助款。从1月18日到1月24日,仅一个星期时间,该院就兑现执行标的款3217.1万元。每一名拿到执行款的当事人,无不备感欣慰。尽管再三婉拒,太和县法院门口仍然不时有群众燃放鞭炮,送来锦旗,他们以这种最淳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顺民意:每周半天时间,执行局长亲自在窗口接待群众来访
执行兑现,一丝不苟。
“钢班子带出铁队伍。 ”院党组一班人深深认识到,执行工作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将执行队伍打造成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团队。该院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全院开展的“严格规范司法、确保公平正义”专项活动,提高干警思想修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除积极开展本级培训外,还选送业务骨干参加上级法院培训,举办经验交流会、学习讨论会,相互借鉴,提高执行干警的业务能力、协调能力、控制和应变能力;执行局局长徐文斌同志带头承诺,提出“廉政向我看齐”,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个人承诺书,对照检查自己的日常工作,将责任书的要求化为自觉行动。执行干警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共同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院党组在执行工作专题会上多次强调,执行干警要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要明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执行局从涉执信访案件入手,成立涉执信访案件合议庭,在立案信访大厅设立专门窗口,由专人接待涉执信访案件当事人,对其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批转、处置。每周安排半个工作日,执行局长亲自在窗口接待,确保当事人反映的情况件件有登记、案案有着落。对党委、人大、上级法院交办的信访案件,下大力气疏导、化解、处置。对于被执行人确无能力,而申请人又特别困难的案件,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全心全意实施贴心贴肺的司法关爱,三年来先后为145案172人发放执行救助款150余万元。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该县某集团公司因非法集资系列案件于2005年被依法处理。该企业非法集资受害人涉及12个省市的8000多名当事人。此案在县委、县人大的重视关怀下,县法院执行部门经过细致工作,将历时11年涉及该企业的借款、货款、赔偿款等千头万绪款项,全部执结到位,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无独有偶,2015年至2016年,在太和县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过程中涉及的670多起执行案件,县法院执行局分门别类、想方设法一一执行到位,直接收回不良贷款6500万元,带动促进全县各乡镇原信用网点收回资金3.47亿元。
太和法院执行工作取得的骄人业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该院主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强化沟通联系,对其交办、关注的案件,依法按时办结,及时反馈。通过法院院长接待日、公开评议、院长信箱等措施,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同时推进执行公开,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在法院立案大厅公布执行案件的立案标准、收费标准、执行风险、执行程序等信息;公开选定评估、拍卖机构,向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公开评估、拍卖的过程和结果;对案外人异议、不予执行的申请以及变更、追加被执行人主体等重大执行事项组织公开听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树公信。对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影响较大以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到现场监督执行。近年来,该院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执行23人次。在执行青海房地产开发公司申请执行姚某某、许某某“排除妨碍纠纷”一案时,组织30余名警力赴太和福兴路执行,并邀请1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全过程。经过4小时连续工作,成功将此案执行完毕。全程见证此次执行工作的县人大代表耿福友说:“通过这起案件,我感受到执行工作的困难!你们的工作,我们作为人大代表一定坚决支持! ”
为优化执行环境,该院积极借助新闻媒体和太和法院网、“三微一体”等宣传网络,加强执行工作宣传力度,先后在新闻媒体发表稿件56篇,编发《执行工作简报》、《执行案例》75篇,坚持阳光作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接地气:要让3698名老赖心惊肉跳,无处藏身
深入偏远农村,亲自将执行款送上门。
无论最高院,还是省高院和市中院,对于被执行失信人纳入黑名单的做法都给予大力支持。工作实践中,太和县法院在利用这一平台时却深深地感到,限制老赖的高消费及相关出行的做法在县域经济社会中效果不太明显。正如很多债权人所描述的那样,与他们发生经济关系的被执行人本身也生活在基层,平时根本没有高消费习惯。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具有20年执行工作经验的县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徐文斌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通过长期调研,总结出了具有当地浓郁风土特色的执行做法:
——适时适事开展开展专项执行活动。
适时,就是利用“时间差”打他个措手不及。该院将清理执行积案作为执行工作的重点和破解执行难的突破口,集中时间、精力、选取重点和难点案件,针对当事人早晨和中午一般在家休息的习惯,执行干警们常常在凌晨就已悄然集结,采取早晨扑向被执行人住所的突然行动,或者放弃午餐、午休,于午间深入当事人藏身处执行。此间,利用假日执行,以及蹲坑守候等等执行方式,均是利用“时间差”使当事人无处藏匿。
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适事,就是利用春耕、夏收、秋种等农忙节点和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各种专项执行活动。去年午季,党组书记、院长吴静亲自指挥,执行局、法警队、办公室车队共34人参与。仅在2016年5月29日至6月30日集中执行中,31天共执结案件127件,对27人实施了强制拘留,对32名被执行人财产隐匿处进行搜查,执行标的实际到位金额4900余万元。
——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的手段用足用活:警车巡查,张贴名单,电视播报,屏幕滚动宣传。这些方式,县法院执行部门分别应用,层层递进。针对农村婚约案件失信被执行人大部分居住在农村的特点,执行干警克服苦和累,开警车深入到被执行人所在的村庄住处,对躲避法官执行的被执行人,执行干警别开生面地用车载话筒进行喊话:“被执行人某某,今天我们县法院又一次来你家执行已生效的判决法律文书,希望你能遵守法律,如数将判决的款项及时给付!”“人要脸,树要皮。”警车这一趟趟巡查,在乡村炸开了锅,乡邻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无异于将失信被执行人在乡亲们面前丢脸献丑,效果极佳,往往第二天就会主动将款项存入指定账户。如果这一招还不奏效,执行干警会将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法律文书直接张贴到村委会等人群聚集繁华处所,给失信被执行人以最贴近距离的曝光。而针对居住在县城和集镇上的失信被执行人,县法院会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县电视台及县城、集镇的固定大屏幕不间断播放,对其造成声誉压力。截至去年12月底,该院共向最高法院黑名单库推送失信被执行人3698人,促使执结案件435件,执结标的8637万元。
——建立科技平台,打好执行硬仗。按照“一流设计、一流配置、一流指挥”的目标,该院建成执行指挥中心,配备数字化的执行单兵设备,打造覆盖全县上下一体的远程视频指挥系统,初步实现了执行工作的资源整合、实时调度、集中研判、快速决策、及时处置和动态监督。与有关部门协商,借助其设备和技术,将涉及被执行人身份和财产登记的信息网络接入执行指挥中心,建立被执行人身份和财产信息查询系统。该系统启动以来,全院共发出查询申请1.7万条,查询案件4900余件,收到反馈0.98万条,查到有财产的案件1400余件,查到存款1436笔,土地67宗,房产79套。 2016年9月6日,省高院张坚院长一行实地察看了该院执行指挥中心,张坚院长查看了“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的演示和远程视频指挥调度,并现场连线了该院的一起执行案件的提审现场,实时了解案件执行情况和进度。市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姜之涛、副局长赵春雷多次深入太和法院检查指导工作,解决疑难案件,对执行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创新机制,建立健全执行工作规范化。推行执行长负责制,采取“1+2+1+1”执行模式,由一名执行长、两名执行员,配合一名法警,一名书记员,组成一个执行小组,克服了以往单兵作战势单力薄的弱点,提升了工作效率;深化执行体制改革,制定《执行案件流程化管理规定》、《太和法院法律文书签发规定》等内部管理制度,使执行工作运行更加规范、科学;规定执行款的收取、保管、发放统一负责、统一管理,所有执行款都汇入设立的专门账户,执行员不得直接经手执行款,防止私自收费和私自截留。去年5至10月份,根据上级法院统一部署,该院对执行案件暂存款全面清理,并已发放完毕,走在全市法院前列。
——多措并举,完善执行联动机制。依照职权积极采取查询、搜查、拍卖、财产举报等措施,及时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同时,集中开展“打击拒执和反规避执行、反消极执行”专项行动,重拳出击,以系统化方式解决执行难问题。针对执行中“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义务人难求”的现象,与银行、公安、房产、国土、工商等部门初步建立了互相联动的信用评价和威慑体系,在企业注册、注销、股权变更、协助查扣被执行车辆、置房购地等方面共同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予以严格限制。同时,率先将法警纳入执行团队,下发《法警参与执行工作的相关细则》。2014年以来,先后司法拘留216人,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39人,有效维护了法律尊严。
太和县法院党组在执行工作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认识:坚决打击失信被执行人,要让3698名失信被执行人时时处处心惊肉跳,无处逃遁,慑于法律的威严。三年来,太和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5121件 (含旧存),结案4209件,结案率82.19%,结案标的5.86亿元;受理涉党政机关案件47件,执结47件,执结标的金额1795.2万元;涉计划生育案件执结107件,执结涉银行案件1387件,执行到位标的8037.5万元,全县收回不良贷款3.67亿元,执结系列“骨头案”、难案171案,执结标的额0.45亿元。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每一个数字里都饱含着太和法院党组和执行干警的心血和汗水。
太和县法警大队强化训练,切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时令已是孟春,在与太和县法院相关领导谈及执行工作时,深受鼓舞,如同煦日暖阳,满院生辉,全院充溢浓郁的正能量。“保民生,顺民意,接地气。 ”沿着这根执行工作红线,太和法院的执行工作走出了一片天。如果说审判工作是法院的牛鼻子,那么执行工作就是牛绳子,“决不能让审、执工作形成两张皮!”太和法院院长吴静如是说。我们相信,在太和县委、县人大的正确领导和有力监督下,在上级法院的精心指导下,太和法院的各项工作都将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