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超过98%
本网讯 行政诉讼案件受理量翻倍还多,行政诉讼案由不断拓展,合肥市民在“民告官”案件中胜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改实施两周年之际,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行政诉讼相关数据和典型案例。不难发现,两年来,合肥市民在“民告官”案件中维权意识逐渐提升,行政机关在民众监督中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意识。
据统计, 2014年,合肥两级法院共受理了900件左右的行政诉讼案件。 2015年,合肥两级法院共受理了2000件左右的行政诉讼案件, 2016年则为1900件。 2017年至今,已经受理了800件。合肥的行政诉讼案件,基本上占了全省的五分之一。“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行政权与人民群众最为密切。公民从生到死,企业从设立到运营,都离不开行政权。同时,行政权的行使,也最容易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施光远介绍,新《行政诉讼法》针对行政诉讼存在的立案难、审理难和执行难问题,扩大了受案范围,畅通了诉讼渠道,完善了管辖制度和诉讼程序,加大了对行政行为监督的力度和不执行法院判决的惩处。
合肥市民沈师傅1980年4月开始在某玻璃总厂工作,从事烧小炉工作。 2012年12月,沈师傅退休申报材料,某社保局认定沈师傅的人事档案中缺少部分年份的劳动记录原件,不符合提前退休条件,驳回沈师傅提前退休申报。
沈师傅无法接受自己辛苦多年,却因为档案不全被否认工作年限,于是将社保局告到法院。合肥中院经审理认为社保局作为退休审批机关,仅以沈师傅提供的材料无原件核实,就驳回沈师傅的申请,属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法院判决撤销社保局的行政决定,并责令社保局重新审核。“2015年之前,‘民告官’大多集中在行政处罚、工伤认定等方面。而2015年之后,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征地拆迁,以及状告政府不作为的案件占主要方面。近期,关于税制改革和政府采购类的案件数也明显增加。 ”施光远庭长告诉记者,在“民告官”的案件中,合肥市民的胜诉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都要高。
合肥市民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而行政部门也不再一味抵触行政诉讼,而敢于直面诉讼。据了解, 2012年合肥印发《合肥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办法》,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也在合肥全面铺开,体现了诉讼主体间的平等和对人民法院的尊重,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协调和案件的妥善解决,真正做到定分止争。施光远介绍,这些年来,合肥的行政首长出庭率明显提高,在应该出庭的案件中,出庭率达到了98%以上。
(张敏 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