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放学途中,不慎掉落工地窨井溺亡。这起惨剧发生后三天里,从孩子父母悲痛欲绝到相关部门积极介入调查,再到辖区司法局、法院等单位组成调解委员会,最终以施工方赔偿130万妥善化解。5月2日,记者获悉,为了确保纠纷的彻底解决,参与调解的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现场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出具相关法律文书,保障了该事件赔偿的后续履行。
4月11日,合肥市包河区当涂路附近道排工程施工现场,9岁的小林(化名)放学时恰好经过此处,从一处仅有木板遮盖的窨井跌落,导致溺亡。过了许久,家人见孩子放学后没有回家,在附近找了一夜,以为走失或者被人拐卖,于是在第二天报警。
4月12日,警方在监控录像中看到孩子掉入工地的下水道中,于是赶紧与消防部门共同配合进行营救,但不幸男童掉入下水道时间过久,已经窒息死亡。遗体被打捞上来后,孩子的家属无法接受,认为孩子可能是被害。
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公安机关迅速介入调查此事。据了解,事故路段本身是在封闭进行道排工程施工。因为附近有一所小学,接送孩子的家长觉得工地封闭不方便,为了抄近路,人为破坏了封闭设施,使得原本封闭的路段可以通行。从视频监控录像中,警方发现事发当日下雨,路面湿滑,死者小林放学后独自穿过该施工现场,在路过涉案下水道时,木板断落,掉入下水道中。
经过侦查,警方认定这是意外事故。孩子没了,家长无法接受。
“4.11事故”调解委员会就在关键时刻组织起来了。整个谈判过程进行了整整三天,死者家属才接受了孩子是意外死亡的事实。但是,孩子父母认为工地安全措施隐患导致孩子意外身亡,要求赔偿300万。
由于赔偿数额悬殊,施工方与孩子父母陷入调解僵局。
包河法院民一庭庭长邱成霞也在调解委员会之列,看到如此僵局,内心焦灼。她一边安抚受害方家属情绪,一边表明自己的法官身份,通过法律规定的阐释,给孩子父母提出合理赔偿范围的中肯建议。另一方面,调委会成员也给施工单位做调解工作,不断将双方的差距缩小。
最终,双方确定了赔偿数额为130万元,但是都透露出各自的犹豫。敏锐的邱成霞庭长读懂了双方的心思,“其实就是受害方和施工方互相存有疑虑,死者家属担心赔偿款不能执行,仍然不同意处理孩子遗体,施工单位顾虑赔偿款支付后死者家属仍然不处理死者遗体,不能了结此事。”
4月14日傍晚,调解现场僵持,邱成霞庭长结合多年的审判执行经验,直接当着双方的面提出了履行建议,即施工方将赔偿款支付到第三方账户中,款项到账后,家属将死者遗体火化,然后由第三方将赔偿款支付给死者家属。有了第三方的参与介入,对双方的履行都有了保障。
邱庭长的建议解开了双方的心结,一个小时后,双方正式签署调解协议。为了使纠纷一次性解决不留隐患,包河法院还在现场对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出具相关法律文书,保障了该事件的后续履行。
(胡蓉 本网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