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情为民所系 现场释惑疑 ——淮北市公安局向市民展开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05-19 15:51:25

515日,淮北市公安局在相王国际购物广场开展以“与民同心 ,为您守护”为主题的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活动。活动利用典型案例,揭露常见犯罪手法,提示风险危害,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工作。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有哪些?而我们又应该如何有效的防止这些经济犯罪的发生呢?

1、假币

某些犯罪团伙为了利益,大量印制假币并流通到市场,使很多人深受其害。民警同志在宣传现场告诉我们识别假币的口诀:

一看:就是靠肉眼仔细观察钞票的颜色、图案、花纹等外观情况。

二摸:就是指依靠手指触摸钞票的感觉来分辨人民币的真假。

三听:就是指根据抖动钞票发出的声音来判别人民币的真伪。

四测: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和专用仪器来辨别人民币的真伪。

2、非法传销传销组织

者往往编造“高薪招聘”、“提供就业”、“投资做生意”等极具诱惑力的理由,将个人交际网络成员作为首先吸纳的对象。不间断地对其进行高强度“洗脑”,从精神上控制新加入的成员。更有甚者,还会遭到跟踪、监视和限制人身自由。

那么如何防止陷入传销陷阱?民警同志告诉我们:当遇到传销欺骗时,在搞不清楚的情况下最好与家人或者阅历丰富的人比如老师、律师、警察及时联系,通过他们的判断、分析和引导,增强自己的防骗技巧和心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彻底切断与传销人员的联系,这样就完全可以杜绝自己陷入传销的陷阱。

3、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形式层出不穷,蒙蔽人民群众,损害人民利益,常见的非法集资手段有: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以及利用亲情诱骗。

至于如何防止上当受骗,民警同志告诉我们: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4、合同诈骗

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证明材料虚构不存在的单位,或伪造身份证明、冒用他人名义,在签订合同骗取钱财后就溜之大吉。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合同都是诈骗合同。要防止合同诈骗首先要判断项目的真实性,认清合同公证和见证的内容以及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然后注意交易过程中的反常现象,对那些不熟悉的购货人,尽量避免收取其开出的“远期支票”。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够轻松得手且屡试不爽。主要原因还是人心不足,蛇欲吞象,在这个世风日下的社会中,我们不能等到上当受骗,才从思想上认定法律会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更要从日常做起,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让不法分子的一切花言巧语扼杀在其自我编织的摇篮中。

本网记者 王锦森 通讯员 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