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刚到手,却转而被不法分子轻松套去,该如何避免和防范被骗呢? 5月15日淮北市公安局在相王国际购物广场开展以“与民同心,为您守护”为主题的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活动,通过发传单、拉横幅和展示典型案例,向百姓揭露常见诈骗犯罪手法,提示风险危害,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有哪些? 1、假币:某些犯罪团伙为了利益,大量印制假币并流通到市场,使很多人深受其害。如何识别假币,那就是:一看:仔细观察钞票的颜色、图案、花纹等外观情况。二摸:依靠手指触摸钞票的感觉来分辨人民币的真假。三听:根据抖动钞票发出的声音来判别人民币的真伪。四测: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和专用仪器来辨别人民币的真伪。 2、非法传销:传销组织者往往编造“高薪招聘”、“提供就业”、“投资做生意”等极具诱惑力的理由,将个人交际网络成员作为首先吸纳的对象。不间断地对其进行高强度“洗脑”,从精神上控制新加入的成员。更有甚者,还会遭到跟踪、监视和限制人身自由。如何防止陷入传销陷阱?民警同志告诉:当遇到传销欺骗时,在搞不清楚的情况下最好与家人或者阅历丰富的人比如老师、律师、警察及时联系,通过他们的判断、分析和引导,增强自己的防骗技巧和心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彻底切断与传销人员的联系,这样就完全可以杜绝自己陷入传销的陷阱。 3、非法集资:非法集资形式层出不穷,蒙蔽人民群众,损害人民利益,常见的非法集资手段有: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以及利用亲情诱骗。所以当有人要求你投资时,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4、合同诈骗: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证明材料虚构不存在的单位,或伪造身份证明、冒用他人名义,在签订合同骗取钱财后就溜之大吉。要防止合同诈骗首先要判断项目的真实性,认清合同公证和见证的内容以及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然后注意交易过程中的反常现象,对那些不熟悉的购货人,尽量避免收取其开出的“远期支票”。
汪浩 本网记者 王锦森
警方提醒: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够轻松得手且屡试不爽,主要原因还是利用了人们想多赚钱,有高息回报的心理。因此在面对高息回报面前,应多想一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让不法骗局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