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监狱实现连续12年4个月“四无”
“吱吱……”一阵急促的刹车声直击耳膜,一辆遮住号牌的可疑车辆拦在马鞍山监狱监管区大门前,从车上冲下来两名手持凶器的“歹徒”,用烟雾制造混乱,气焰嚣张企图冲进监狱大门。“按照既定预案进行处突,粉碎‘歹徒’的预谋! ”指挥长一声令下,警报声顿时响彻监狱上空,监狱应急防暴队随即出动,在警告无效后果断对“歹徒”实施分别包围,很快将他们制服,戴上手铐用押解车带离现场,整个过程历时20分钟。
这是马鞍山监狱近日组织开展的一次应急防暴恐演练,意在检验突发事件出现时的处置应变、协同作战能力。对于监狱民警而言,安全稳定始终是首要任务,不让“一失万无”发生,日常工作就要做到“万无一失”。对监管安全的矢志追求,深深烙印在全省监狱民警的心中。
“大基层”理念夯实基石
2015年和2016年,全省监狱系统先后启动“强基固本建设年”、“基层监区建设年”活动,着力抓好基层、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通过树立“大基层”的发展理念,以基层监区为抓手,将工作重心下移,紧紧围绕提高人、物联防的安全状态,建立高效管控模式。
推进安防设施基础建设,结合《监狱外观标识规范使用手册》,加快推进门禁、安检系统达标改造,安装生命探测仪、掌纹掌脉等识别系统,全省监狱在基层监区软硬件建设和运行上,已基本形成一套“覆盖全面、目标量化、要求具体、流程清晰”的运行标准体系。最近,外来人员徐某来到蚌埠监狱,经过入监登记、证件检查、全身扫描、过安检门等一系列程序并确定无异常后方才通过。徐某感慨地说:“这里的检查堪比坐飞机、过海关! ”
把“最好的”留在一线。省监狱管理局对监区岗位、职责、民警配置、勤务模式等设置了“标配”,引导各监狱把业务精、能力强的同志放到监管改造一线,确保一线警力充分,并在各种待遇上尽可能向一线倾斜,做到成绩在一线创造、人才在一线涌现。
以精细化助推规范化
监狱民警身穿统一的制服不罕见,可在铜陵监狱,每个民警还配备了统一的手拎式透明袋。小小的透明袋成本极低,但作用不小,可以轻松实现民警进监携带物品的可视化管理。
针对押犯构成日趋复杂的形势,马鞍山监狱探索出一条对职务类罪犯、短刑犯、顽危犯、老残病犯因类而异的管理方法,如对老残病犯进行集中关押收治,体现人文关怀;成立行为矫正监区,对顽危犯因人施策。该监区成立以来,收押的5名顽危犯成功得到矫正。
监管安全是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只有做足细节、做足标准,才能推动监狱内部管理由“经验型”、“粗放型”向“规范化”、“流程化”转型。为了促进精细化管理,近年来省监狱管理局以监管安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为突破口,编印《监管安全精细化管理手册》,并举办精细化管理知识竞赛,通过培训比武,推进以学促用、以查促纠。
全方位无死角除隐患
“各单位注意,行动现在开始! ”接到集结指令的120名民警迅速赶到随机抽取的关押点,进行地毯式清查,全面搜查各类违禁品违规品。这是九成监狱管理分局近期开展的一次常态化清监活动。据统计,仅2016年该监狱就累计出动警力1264人次组织开展9次大清监行动,武警官兵协同配合,非押犯单位和机关民警全员参与。
未雨绸缪堵住安全“漏洞”,可以大大提高隐患源头治理能力。近年来,全省监狱排查各类安全隐患,逐一进行分析、划定隐患等级、制定整改措施,其中130余项省局挂牌隐患均已落实有效管控措施,100个监区挂牌为无“双违品”监区。
得益于严密的安防举措和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全省监狱实现了监管安全的长期稳定。截至目前,全省监狱系统已连续保持了12年4个月“四无”(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特大安全事故、无重大疫情)的良好记录。当前,“安全治理深化年”活动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以“人防严密、物防完善、技防先进、联防有效”为内容的“四防”一体化建设,旨在努力提升监狱应对安全风险挑战的能力,实现全省监狱第13个安全年,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尤仁祥 本网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