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司法局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
“我不吃低保,也能申请法律援助吗?”得到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肯定的答复后,来自合肥市肥东县的王大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3月,她的丈夫因为一起交通事故瘫痪在床,自己每月做保洁的钱根本不够请律师维权,她没想到法律援助将为其“撑腰”。其实,自从2016年合肥市法律援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以来,申请的门槛降低了,适用的范围拓宽了,得到实惠的百姓增加了。法律援助不仅“雪中送炭”,还常常“雨中送伞”。
这只不过是近年来合肥市司法行政整体工作全面发展和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全省带好头、全国创一流”的目标定位,把握大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均实现“全面开花”。先后荣获市政府目标考核优秀责任单位、民生工程实施先进单位、政务公开先进集体、对外宣传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2016年还捧回由人社部、司法部授予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金字招牌。
忠诚履职护航“大湖名城”法治建设
这五年,是合肥奋进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进程中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始终少不了法治的护航。
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加强,不仅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谁执法谁普法》实施意见的出台,更是进一步推进了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的落实,而且优秀率达到97%以上;覆盖面更广,组建了高校普法志愿者联盟等6支普法队伍深化“法律六进”,建成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16个,各类法治广场16个、法治文化公园18个、法治文化长廊72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39个、村(居)法治宣传教育中心1454个,法治县(市、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也同步深入开展,已实现连续15年蝉联全国普法先进城市“三连冠”的佳绩。
为了保证法律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全市的司法行政工作者们一直“勤练内功、苦修外功”。建成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体平台,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全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市县两级法院和司法鉴定机构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百姓省去奔波辛劳;成立消费者维权律师服务团,开展民营经济专项法律服务,与市印刷协会签署法律服务合作协议,组织志愿律师进市场、进园区、进乡村,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五年来,全市律师代理案件11.3万件,公证机构办理业务29.3万,鉴定机构办理鉴定事项103.6万件,法律援助接待咨询10万余件、办理案件3.4万件。
司法所新貌
同时,和谐稳定的基石不断得到夯实。全市监所认真落实监管安全制度,推行“511”教育改造模式,加强生活卫生保障,严格规范执法,义城监狱实现连续18年无罪犯脱逃,合肥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连续15年实现“六五”目标;在广袤的一线,完善调解网络,推广行业调解中心建设模式,实现医患纠纷和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全覆盖,五年共调解纠纷32.9万件,将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矫正手机定位、电子腕带和引入社工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并推广,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万多人,服刑人员再犯罪率保持在0.1%以下;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86个安置帮教对象3200多人,“黄丝带帮教行动”开展义诊、心理咨询、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50多次、帮教人员近万人次。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特色亮点纷呈
“你好,请问司法所在哪里? ”走在合肥长丰县吴山镇街头,随机询问周边群众,大多数人都能明确指向镇政府西侧一栋两层建筑。“那里有灯箱,很醒目容易找到。”的确,以“司法蓝”为主色调的吴山司法所门楣很有辨识度,居中悬挂着司法行政徽章,两边分别是“司法”两字的中英文版本。办公区内,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治宣传等职能办公室更是一应俱全,就连细节之处也体现着规范,人民调解室内安装了摄像头,全程记录调解过程。这正是全市司法所的崭新面貌。
法援快车开进社区
其实,在合肥越来越多的司法所都在以新姿态,展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良好形象。近年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司法所“外树形象内强素质”规范提升工程,实施业务用房“四有”、制度公示“五上墙”、形象识别“六统一”等项目,全市司法所规范率100%,实现机构设置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外观形象标准化、业务流程制度化、所务管理规范化的“五化”目标。率先进行司法所形象识别系统建设试点的长丰县司法局还因此在全国模范司法所和司法所长表彰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无创新,不发展。一个个“金点子”落地生根,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针对合肥每年新增大量外来务工、拆迁转化、毕业大学生等城市新生力量,创新推出新市民普法,搭建各种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多达1800余所,编印制作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新市民学法用法读本》和光盘,促进新市民加快融入城市。
法律援助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点援制”,全省率先开展农民工维权专项行动,受理农民工维权案件2万多件,为农民工讨要工资和工伤赔偿6.3亿元。首创律师事务所设立援助工作站,实施“首问告知制度”,让困难群众同样享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合肥司法行政”两微一端内容和形式不断推陈出新,稳居全国司法行政新媒体排行榜前列,客户端获得“2016年今日头条全国最有影响力司法头条号”,微博获得“2016年度中国优秀政法新媒体”荣誉等。
攻坚克难理顺机制实现良性循环
近日,随着合肥市司法鉴定智能化服务平台的正式上线运行,“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脱节”的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揭开司法鉴定神秘的面纱,推行阳光下的鉴定,让高质量的鉴定意见成为群众的护身符、成为审判工作可以信赖的助手。这一行动的背后,是合肥司法行政人不畏问题、勇于突破的决心。
手机扫一扫学法更容易
近年来,围绕司法行政改革发展,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大胆作为。理顺管理机制,分设司法鉴定管理处和法制处,增设社区矫正工作处、增编3人;撤销148指挥中心,成立市司法局团委,撤销上张圩农场党委,分设义城监狱党委和市戒毒所党委,实现监所人财物分开,完成义城监狱、市戒毒所的“三定”方案调整,以及市律师协会、公证协会的换届选举。
争取政策支持,破解发展难题。合肥市政府第176号令《合肥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出台后,合肥市医患纠纷调委会应运而生。此外,还提请市“两办”出台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3个工作意见和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提请市政府印发通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援助范围;会同公检法等部门出台社区矫正规范性文件。
直面现实压力,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完成40名市级人民监督员选任工作,开展监督工作;全省首创研制了公证书防伪专用纸,有效解决了假公证书损坏行业形象的问题。克服全国特大考区报考人数逐年增多的压力,完成2万多人(次)国家司法考试组织实施工作,完成3095 人资格审定和发证,拍摄《合肥市国家司法考试监考工作操作要领》教学片,在全省推广应用。
(吴昊 本网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