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21时40分许,铜陵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省公安厅指挥中心指令:“江苏省无锡市发生一起命案,犯罪嫌疑人已逃入铜陵市境内,请立即拦截布控。 ”接到通报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当机立断,启动了合成作战机制,并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开展紧急布控,仅用了短短四个小时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这是铜陵市公安局实施警务机制改革带来的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安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警务模式亟待通过自我革新来注入新鲜的“血液”。 2014年,该局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原铜官山公安分局进行了试点。当时警力占人口比例较高与现实中警力不足的矛盾,在主城区的铜官山公安分局里体现地尤为明显,这种矛盾也倒逼出一条“做精机关、做强派出所、做实专业警种。”的改革思路。当年的5月9日,该局机关40名警员分别被调配到各基层派出所工作,这也意味着警务机制改革在我市正式“破冰”。经过不断整合,原铜官山公安分局先将9个派出所整合为4个,区划调整后,原铜官山区和原狮子山区合并为铜官区,新的铜官公安分局将派出所再次调整,且所有派出所都按照“三队一室”或“两队一室”模式运行,有效地夯实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近两年来,在深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之下,该局又按照“大部制”建设的总思路,不断弱化分局职能,强化基层派出所的实战作用,整合市局、分局内设机构,将主城区派出所整合为6个,精简了机关100余名警力充实到派出所,并打破警种职能界限,明确交警、特警、派出所警力路面巡控、先期处置的职责,形成交警巡线、特警守点、派出所控面的大巡防工作格局。特别是2015年,该局投入资金加强了指挥中心硬件和系统平台建设后,将原指挥中心、办公室、信息中心合并,组建“大”指挥中心,真正实现综合协调、情报研判、应急指挥一体化,凸显指挥中心龙头地位。以合成导控为主导,以报警定位、警车定位、警员定位、PGIS警用地图等科技手段为支撑,以“屯警街面、网格布警”的勤务模式为保障,实现110指挥中心对基层所队、治安卡口、巡防警力等一线处警单元点对点呼叫、可视化指挥、扁平化调度,不断提高快速反应和社会面治安防控能力。市民姚长清就曾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原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社区民警长什么样,现在的小区里,经常能看到警务室的民警在巡逻,时不时还有民警上门入户进行走访,了解一些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问题,大家从心底感觉到安全。刑侦一体化改革、政企脱钩、阳光驾考、“互联网+警务……该市公安改革走过的三年间,亮点频出。通过内部挖潜与机制创新的“双管齐下”,铜陵公安机关也让传统警务模式下基层警力不足、内部运行不畅、基础工作薄弱等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也促使公安工作由“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变,实现警力资源和警务效能最大化,探索出一条极具“铜陵模式”的警务机制改革之路,在全省也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2016年4月,该市的警务机制改革工作获评上了2015年度全国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探索”创新奖,并入选公安部改革办汇编的全国第一批精品案例。而通过改革,带来的社会治安治理机制不断创新,平安铜陵建设的扎实推进,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能力的不断加强,也让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王爱民 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