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宗军
“律师,我该怎么办?”“你别急,慢慢说。”走进马鞍山市雨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大厅,看到的是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你的情况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放心,我们会帮助你的。 ”法援工作者热情的接待,让迷茫的来访者感受到了温暖。
作为“扶贫济弱、匡扶正义”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雨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打出多套组合拳,法律援助首问负责制,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覆盖城乡,将经济困难标准从“低保”调整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大援助”带来大实惠。据统计,仅今年1至6月份,该中心就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1000多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12件,为困难群体挽回各类经济损失3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法律服务层面的“精准扶贫”……
▲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评查
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服务实效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困难群众,一头连着党和政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受援群体的合法利益。只有心系群众,执法为民,才能最大限度地彰显法治的公平正义。为此,雨山区委、区政府积极创新服务理念、完善工作机制。
政策保障到位。中央、省、市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出台后,雨山区及时召开了全区各相关部门参加的法律援助工作座谈会,就如何完善法律援助各项制度广泛开展研讨,明确将《意见》的贯彻落实作为工作重点,并以区两办名义正式印发由区司法局负责起草的《雨山区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意见》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发展。
▲法援远程视频法律服务
宣传发动到位。在贯彻落实《意见》和新《条例》过程中,雨山区组织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开展专题宣传活动28场次,广泛营造全社会支持法律援助工作的浓厚氛围。同时,区司法局结合江淮普法行、“12.4”全国宪法日、社情民意调查、案件回访、农民工维权等专项活动,积极组织法律援助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大管家、法律援助志愿者开展宣传咨询、知识讲座等活动。另外,为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社会公众知晓率,雨山区法律援助中心还专门制作法律援助宣传手册、宣传伞、宣传袋24000份发放到辖区居民手中,用宣传带动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让更多经济困难群体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能获得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学习培训到位。全区司法行政机关、乡镇(街道)、相关部门上下联动就《意见》和新《条例》内容进行全面学习,重点对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联系点以及法律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为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在去年举办的全市法律援助业务知识考试和竞赛活动中,该区代表队囊括业务知识考试笔试个人、人均成绩第一名和现场竞赛集体一等奖。
注重案件质量 提升监管力度
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线。雨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加强业务学习交流培训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切实为困难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
在案件指派上实行“点援制”和分类指派,激励办案人员的责任心,确保办案人员业务素质过硬。在民事援助案件中,全面实行“点援制”,由受援人在了解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特长和职业特点等基础上,挑选更为自己信得过的人员担任代理人。在刑事援助案件中,实行分类受理指派,对受理的重大、疑难案件,指派具有3年以上刑事辩护执业经历的律师承办;对一般案件根据案件类型,针对性地指派熟悉相关类型案件的律师承办。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丁巨凤主持召开全区刑事法律援助联席会议
在案件办理阶段,建立常态化跟踪监督机制。案件指派后,援助中心确定专人负责跟踪办案动态。中心要求承办人员分阶段报告案件进度情况,监督承办人员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的阶段性工作,掌握案件推进情况。援助中心人员同时告知受援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有权对承办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反馈意见。对案件办理不及时的,马上下达督办通知,对办案不力律师事务所和个人,实行现场督导,及时拿出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多次召开专题督导会。对有较大社会影响、疑难的案件,派专人旁听庭审,全面了解承办人员庭前准备是否充分及能否严格履行受委托人的职责。
建立对重大、疑难案件的研判和案件讨论制度。对受理的案情复杂、影响较大的个案,由局领导、援助中心负责人、资深律师会同案件承办者进行讨论,分析案件法律关系,理清办案思路和关键环节,确保办案质量。另外,以案件的月度考核为核心,开展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绩效考核,对办案单位每月一考,考核结果每月一排名,及时向局领导和办案单位通报,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以司法局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办案单位,促进任务的完成。
加强投诉处理和案件回访工作。认真落实《法律援助投诉处理办法》的规定,规范法律援助投诉处理工作,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法律援助中心使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卡》,由承办案件的仲裁员、法官、检察官评价援助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的出庭准备及意见采纳情况;安排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对结案案件的受援人进行回访,询问其对案件办理结果是否满意,掌握援助案件受援人满意度和社会效果,促进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雨山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不断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管理,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降低服务门槛 实现应援尽援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其对象是弱势群体,其目的是维护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了让广大弱势群体投诉有门,维权有路,雨山区积极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方式,扩大覆盖面,大幅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对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军属等群体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有特殊困难的受援对象,还推行电话申请、信函申请,尽力提供“上门式、预约式、一站式”服务。
▲法律援助宣传
与此同时,将人格权纠纷案件、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以及涉及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针对其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将经济困难标准从“低保”调整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成绩属于过去,追求永无止境。谈到今后的工作打算时,雨山区司法局局长张杰表示,将“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列入民生工程,法律援助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他们将进一步扩大援助范围,使更多的困难群体感受到民生工程的温暖。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组织网络,重点是加强法律援助基层站点建设,形成纵向到点、横向到边的法律援助体系,不断把法律援助这一树立政府形象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做大做强,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弱势群体享受到法治阳光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