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筑牢无形的墙点亮回家的路——枞阳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侧记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07-25 15:53:42


“比起以前,我儿子现在已经变得开朗勤快多了。对人也变得热情有礼了,我们母子关系缓和了很多,他还把打工收入交给我补贴家用。 ”枞阳县周潭镇王大妹(化名)谈起正在接受社区服刑儿子小军(化名)现在的表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近年来,枞阳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牢牢把握社区矫正工作特点,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着力打造社区矫正一线实战平台,积极探索既符合执法规范又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矫正新途径,不断筑牢无形的高墙,实现了“接得进、管得住、矫得正”的工作目标,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7年3月枞阳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还被省司法厅授予“安徽省级先进社区矫正中心”……

平台实战化 夯实工作基础


社区矫正中心不仅指导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而且负责全县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等矫正执行工作,它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指挥部”。加强社区矫正中心标准化建设对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开展至关重要。 2017年3月枞阳县司法局成功创建“安徽省级先进社区矫正中心”,如今,该中心办公用房面积达420多平方米,集“刑罚执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社会化帮扶”为一体,内设报到登记室、矫正宣告室、监控指挥室、教育培训室、心理咨询室、检察警务室、档案资料室等13个功能室,承担调查评估、报到登记、电子定位、巡查督察、应急处置、集中学习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行政奖惩等具体工作;负责与公检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承担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抓落实、促规范、保平安”专项活动动员会

标准化的社区矫正中心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规范的执法平台,而配套的软实力则增强了它的实战性。枞阳县成立了以县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公检法驻中心办公机制,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例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集中点验制度等项工作制度,有效解决了县域内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收监执行、网上追逃等执法难题。建立社区服刑人员量化考核制度《社区服刑人员量化考核手册》,将社区服刑人员的定期报告、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考核指标量化。

管理规范化 提升矫正效果

在枞阳县社区矫正中心的报到大厅,前来报到的社区服刑人员,有的目光呆滞,有的情绪低落,有的桀骜不驯……如何将这些曾经误入歧途的特殊人群教育矫治好,成了监管部门面临的全新课题。对此,枞阳县司法局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教育矫治方法。

入矫衔接把好脉,对症下药定方案。一方面认真核对法院移交的执行法律文书种类与数量,做好入矫登记、执行档案建立、入矫宣告等工作,并告知社区服刑人员三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做到“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对新报到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入矫谈话和心理测试,把握其性格特点,了解其心理动态。入矫后则深入社区服刑人员所在社区、单位、家庭等实地走访,熟悉其生活环境。通过“问、闻、测”,全面掌握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有针对性地成立矫正小组,制定相应矫正方案,做到“对症下药”。

▲集中教育

教育矫正重实效,“循循善诱”改造人。首先是集中教育方式多样化。通过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相关成员单位,以巡回法制讲座、“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等方式深入各司法所开展集中教育;县社区矫正中心每季度组织开展大型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各司法所在各自辖区内每月组织开展集中教育。其次是创新教育内容,力争达到教育改造人的效果。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反复播放《铁窗泪》、《跪羊图》等背景音乐,渲染教育气氛,给社区矫正人员产生强烈的内心震撼。教育内容则着重开展“传统经典教育”,通过对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八德”深入讲解,让社区矫正人员真正从思想层面悔过自新,从而更好地接受社区矫正,悔过自新,重塑人生。

▲组织学习

日常监管严格化,“执法如山”保平安。联合县检察院常态化的开展社区服刑人员集中点验活动,严格社区服刑人员外出管理,形成枞阳县社区服刑人员集中点验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技能管控,使社区矫正监管工作如虎添翼。对严管对象、重点管理对象,实行手机、电子腕带定位监控制度,实行重点监管。县社区矫正中心和各司法所都设有监控平台,工作人员每日查看平台,并做好记录,发现有手机关机、人机分离、违规越界的依照规定及时作出处理,对发现违规越界的一律给予警告处分,对屡教不改,违规情节严重的,依法建议收监执行。目前落实手机定位82人,电子腕带定位12人。另外,为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根据省、市社区矫正“抓落实、促规范、保平安”专项活动部署安排,枞阳县司法局还形成规范有序的“日定位、周汇报、月教育、季考核”的监管模式,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为建设平安枞阳、法治枞阳筑牢安全基石,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扶助多元化 探索帮教模式

监管教育让社区服刑人员走出了犯罪的阴影,而帮困扶助则为他们在回归社会,融入新生活的路上点亮了“路灯”。在工作中,枞阳县司法局对每名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信息都进行了详细的登记,不仅包括个人信息,也包括他们家庭成员、婚姻状况、社会关系以及经济收入等,并根据每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特殊人群回访制度,从思想、生活、婚姻家庭全方位了解矫正对象思想动态,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规范点验

汤沟司法所社区社区服刑人员刘勇(化名),因腰椎陈旧性骨折并侧弯,导致双下肢运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法院因此决定对其暂予监外执行。在入矫时,汤沟司法所工作人员就通过面对面谈话了解到了刘勇的实际困难,主动帮其联系村委会和民政办,为其办理了残疾证。刘勇对此非常感激,也一度表示自觉遵守社区矫正各项管理规定。但接受矫正一段时间后,刘勇出了“问题”,他突然沉默寡言,思想汇报也是马虎了事,有时候甚至不按时刷证汇报、参加集中教育学习。汤沟司法所工作人员敏锐的意识到刘勇心理出现了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仅仅依靠训诫教育、警告是不够的,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一个人,一个家庭。烈日炎炎下司法所工作人员连续多次走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勇终于敞开心扉——原来由于其陈旧伤反复发作,疼痛难忍,妻子又外出务工,家庭关系出现了问题,使他对生活一度失去了信心,已经做好了结束自己生命的准备。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帮助刘勇走出阴影,重拾信心,一方面鼓励其要与病魔积极斗争,不能被打倒,要坚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筑牢刘勇心理防线;另一方面针对他的家庭问题,电话与刘勇妻子沟通,建议刘勇妻子回家发展农牧业,司法所会倾力相助。经过耐心的劝说后,刘勇妻子终于回到家中,在司法所的帮助考察下,在自家空地上建起了羊圈,办起了养羊场。后来,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兑现当初的承诺,又与农业部门和农商行联系,为刘勇的养羊场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现在,刘勇的养羊场办的非常成功,规模一步步扩大,在司法所的帮扶下,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逢人便说:“多亏了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不抛弃、不放弃,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废人,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刘勇的转变,只是枞阳众多社区服刑人员的一个缩影。像刘勇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而这些都得益于枞阳县司法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精准帮扶”。在社区矫正帮扶没有成功经验的情况下,枞阳县司法局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在筑牢无形高墙的同时,也为一个个迷途知返的浪子点亮了回归之路。

□欧阳丙坤 明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