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奔走祖国边疆 播撒法治信仰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07-25 16:00:01

——记我省“1+1”法援志愿律师陈贤和曹旭夫妻


爱是什么?每个人心中恐怕都有自己的答案。对定远女律师陈贤而言,爱是可以放下优渥舒适的小城生活,不远千里来到异地他乡甘愿忍受艰苦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爱是能够默默承受与家人的生离甚至死别,而在一个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求助时挺身而出伸出热诚的援手。


陈贤和曹旭在研究承办案件

从雪域高原、内蒙草原再到西北边陲,从只身前往到与丈夫并肩而行,陈贤与曹旭这对全国唯一参与“1+1”法律援助志愿活动的律师夫妻,在他人的困惑与不解中播撒着法治信仰,为边疆人民带去公平与正义的慰藉,努力让法治的阳光照亮行经的每个角落。历经时间的磨洗与淬炼,陈贤始终坚守着最初的心愿,她在生命的进行曲里用大爱谱写出荡气回肠的动人旋律

心怀感恩执业不图利

有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女孩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候,意外接到同班同学以及老师的捐助。当她从母亲手中接过带着温度的关怀,一向坚强的女孩流下感动的泪水,母亲的叮嘱穿越岁月依然清晰:“今天受人帮助,日后定要回馈他人! ”

女孩正是陈贤。 1991年,陈贤父亲因患重病撒手人寰,当时作为家中长女的陈贤正在读高一,其下还有3个弟弟,最小的只有10岁。由于悲伤过度,陈贤母亲整日以泪洗面无心工作,家庭情况捉襟见肘。一向阳光开朗的陈贤变得抑郁寡欢,班主任敏锐发现了这一情况,悄悄召集同学捐款,最后募集到100多元。几天后,当这笔钱送到陈贤家中,陈贤感动到无以复加。这件往事成了她那段灰色经历中最温暖的回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事律师行业以后,陈贤从未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于“向钱看”,她经常无偿给贫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在当地收获了好口碑。 2013年,陈贤在网上看到失去双手的律师界“维纳斯”郭二玲参与“1+1”法律援助志愿活动的先进事迹,深受触动。她连夜查找相关信息,详细了解“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报名条件和报名方式。可惜,当时已经过了报名时间。

陈贤为此上了心。经过近一年的等待,2014年春天,在爱人的支持下,陈贤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如愿以偿成为我省首位援藏女律师。为了增强体质,出发前一个月,她每天坚持骑行在高铁连接线上,来回30多公里,风雨无阻。

2014年7月9日是既定出发的日子。任谁都没有想到,一个艰难的选择横空摆在了陈贤面前。当天早晨7点40分,陈贤的公公,也是她律师职业的领路人,在上班途中遭遇车祸。走还是不走?复杂的情绪在陈贤心里拉扯。这一边危在旦夕的家人需要陪伴照料,另一边她期待了一年的岗位正等待着她赴约就位。左右为难之际,深明大义的丈夫曹旭给了她一颗定心丸:“你去吧,家里有我们。 ”怀着沉痛的心情,陈贤奔赴离家5000里之遥的西藏。 5天之后,曹旭打来一通报丧电话:“父亲去了。 ”电话那头,陈贤泪雨如下。

克服万难援助不怕苦

不过,陈贤还是很快投入了工作。可是高原反应随即给了她一个“下马威”。陈贤的服务地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这里平均海拔3500多米,且群山连绵、山高峰耸、谷深坡陡,在西藏都属于险地,此前没有一名律师。初来乍到,陈贤的鼻子时常出血,过敏把她折磨得更是“痒不欲生”,还要面临没有空调暖气、经常停电、高寒缺氧等生活困难……陈贤没有退缩,她寄情于工作,迎来了第一个法援案件。

藏族姑娘扎西曲珍因工伤造成八级伤残,医药费花了几万元,在赔偿上与公司调解不成而起诉到法院。从取证到庭审辩护,经过一审、二审、重审,在陈贤的不懈努力下,扎西曲珍拿到了近17万元的赔偿金。为了表达对这名陌生而又亲切的汉族法援律师的谢意,扎西曲珍的舅舅硬塞给陈贤一包冬虫夏草,被陈贤坚决退了回去。

办理藏族小伙次里巨丁讨薪案,更加坚定了陈贤投身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志愿法律援助的决心。次里巨丁因欠薪老板是汉族人,对陈贤的援助充满怀疑。陈贤没有多言,她笃定专业的法律水平胜过千言万语。几个月后,当次里巨丁拿到胜诉的判决书时,他不好意思地向陈贤道了歉。

陈贤说:“我要用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告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法律是不分民族的,法律面前只有公平正义。 ”为了扭转藏族同胞“信访不信法”的旧观念,陈贤还多次冒着凶险的路况进学校、进寺庙、进社区、进牧区,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共计1700多份,解答群众咨询400多件,办结58件案件,为受援群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把对法律的信仰深深植入到藏区百姓心间。受援群众说,陈贤在他们心里就像格桑花一样美丽。

在服务期临近届满时,陈贤向司法部递交申请,想要继续留在西藏——因为她割舍不下那一张张黝黑而淳朴善良的笑脸,更舍不了那一个个饱含信任和期盼的眼神。

夫妻同行办案不畏惧

考虑到陈贤的身体状况,2015年组织上把陈贤派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这一次,陈贤不再孤单,因为志愿者中还有她的丈夫曹旭。受妻子的感染,曹旭放弃了所有的顾问单位和业务资源,也申请参加“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并获得批准,援助地是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陈贤和曹旭成为了“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唯一一对共同参与的律师夫妻。

虽然同在内蒙古,但两地相距300多公里,加之交通不便,两人没能见上几次面,只能在电话中相互倾诉和鼓励,交流办案经验。

为了帮助当事人维护权益,有一次陈贤受到了威胁。一名饱受家庭暴力几十年的中年妇女,曾两次到法院起诉离婚,每次都是在开庭当天的法院门前,被其丈夫指使的人拖到车上带走。第三次,她泪水涟涟找到陈贤,陈贤毅然接手了这起案件。然而,开庭当天,当陈贤和当事人刚从出租车上下来,又有几个男人故伎重施,硬是将当事人往车上拖。陈贤紧紧拉住吓得发抖的当事人胳膊不放,大声向法院的门卫求救,闻讯赶来的法官出面制止,当事人的丈夫竟然威胁着要打陈贤。看着当事人绝望的眼神,陈贤无惧无畏,在法庭上为当事人据理力争,最终赢得法院的支持。“当她拿到离婚判决书的一瞬间,那如释重负的神情,我想可能是她十几年来最轻松的时刻。”陈贤说,她相信法治的力量,犹如灯塔一般足以照亮每一个人前行的路。这股力量给了她勇气,让她在一次又一次开完庭漆黑的夜里,即便踩着过膝的大雪艰难跋涉,也敢独自返回住处;这股力量给了她坚韧,让她在黄沙遮日前去取证的路上,即便连人带自行车一次次跌倒在风沙里,却能一次次爬起来又重新上路。

坚守初心追梦不停歇

一扇窗口、一排队伍、一堆材料,一上午来不及喝口水润一润嗓子,这样的场景就是陈贤在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法援工作站的日常,而她自己却甘之如饴,这里已成为她深深眷恋的地方。

2016年,陈贤和曹旭均申请继续参加“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他们分别被派到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和昌吉州阜康市。夫妻二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还达成了一项约定:不接受当事人的财物。于是,当事人的谢意都化作一面面锦旗,那是对他们无声的肯定。

很多人不解,一年、两年、三年……陈贤夫妇为什么放弃可观的收入,非要去艰苦贫困地区做志愿者,到底图什么?朴实的陈贤说:“每当那些绝望、无助的老百姓找到我,在我的帮助下他们脸上最终露出笑容,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图的就是他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 ”

由于环境的几度变迁,陈贤患上了痛风、甲状腺结节、白内障等疾病。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陈勤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今年上半年陈贤服务期临近届满的时候,年迈的母亲多次打来电话劝说她以身体为重,可是她已经再一次递交了留任申请。内心十分愧疚的她,给母亲买了许多肉肉植物盆栽,弥补自己不能陪伴在侧的愧疚。不过,考虑到家庭事务的分担,曹旭没有再留任。

陈贤依旧奔波在为百姓提供法律援助的道路上,因为对边疆同胞有深沉的关爱,所以她不眠不休;因为对法治信仰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她不离不弃。

本网记者 周莹莹


作为法律服务工作者,陈贤、曹旭律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安徽8800多名执业律师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楷模,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

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坚定信仰、勇于担当的政治情怀,陈贤和曹旭始终坚定一个信念,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帮助贫困群众,是一件很简单快乐的事情;体现了胸怀大局、服务为民的高尚情操,连续几年的志愿行动,陈贤和曹旭都选择到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在每一起援助案件中,他们都把边疆同胞当成亲人,热情周到接待每一名少数民族当事人;体现了迎难而上、甘于奉献的优秀品德,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陈贤和曹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把开展志愿服务、奉献社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把参与公益活动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展现了安徽律师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