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考了612分,你为我高兴吗? ”“你是爸爸的骄傲,爸爸一直相信你很棒! ”
6月28日,在淮北市杜集区社区矫正中心,一对父女,隔着高墙,通过远程帮教会见系统分享着高考后的喜悦。据了解,像这样的亲情“连线”,在我省各地的远程帮教会见室里,每天都在上演。
远程帮教会见系统,是我省率先开发并实施的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项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服刑人员、戒毒人员与其亲属搭建亲情平台。通过远程帮教会见系统,服刑人员和戒毒人员亲属可以积极参与到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和戒毒人员教育矫治过程中,对其进行亲情帮教,既促进了监所安全稳定,又提升了教育改造质量。
远程帮教系统的开通,凝聚着监狱民警、戒毒民警、司法局(所)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那些发生在远程帮教背后的感人故事吧!
特别策划——“远程帮教 跨越高墙的亲情连线”。
一次会见了却病危老人临终心愿
“爸爸,儿对不住你,我一定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尽孝。 ”今年4月份底,在九成监狱分局的远程帮教会见大厅里,服刑人员王某抱头痛哭,久久不能平静。
几年前,王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于2014年投入九成监狱分局改造。投入监狱后,王某的父亲经常来探望他,反复鼓励他好好悔过。但在最后的几次会见中,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需要家人搀扶着来。
父亲的身体让王某担心起来,他怕因自己刑期过长,在父亲的有生之年不能回到他身边尽孝,更害怕在漫长的探监路上,再也见不到父亲了。“都是我的错,要不是我犯罪进监狱,父亲的身体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监区民警在了解到他的心理状况后,鼓励他积极改造、勇敢面对生活。同时请来了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不断调整情绪,学会自我调适。
而大墙外,王某的父亲一样担心儿子,整日以泪洗面,由于伤心过度,病情不断加重。
4月初,铜陵市义安区司法局远程会见室里接到一个特殊的申请电话,家属希望可以尽快视频会见。工作人员通过了解得知,服刑人员王某的父亲已经80岁高龄,3月份被查出患有食道癌(晚期),身体虚弱不能前往监狱与王某见面,想在临终前通过视频再看看儿子王某。
了解情况后,义安区司法局积极与监狱方面联系,并在网上提交了远程探视预约申请,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的特殊性,监狱及时审批同意,并将王某的会见日期提前。
探视当日,重病的父亲在家属的搀扶下,通过视频看到了儿子王某。会见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老人的听力不是很好,只是一个劲的叮嘱儿子一定要好好改造。考虑到这可能是父子的最后一面,司法局又及时与监狱联系,在征得监狱方面的同意后,将会见时间延长了十分钟。
短短的四十分钟会见,没有太多话语,却足以见证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思念,这四十分钟不仅仅圆了老人的愿望,对王某的教育改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殷巧莲·
“儿,妈妈想记着你的样子”
“儿啊,把脸靠近点,让妈好好看看,妈想记着你的样子。 ”听到视频画面那头母亲的召唤,服刑人员杨某把脸凑近显示器旁的摄像头,好让母亲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妈,你别多想,病肯定能治好,我还等着出去孝敬您呢! ”7月3日,安徽省宿州监狱远程帮教会见室内,服刑人员杨某与见儿心切的母亲进行了视频通话。
杨某,安徽六安人,2010年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投入宿州监狱服刑。由于家中母亲年岁已高,并身患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入狱之初,杨某担心母亲身体,改造很不稳定,经常出现违纪行为。监狱民警通过加强个别教育,并联系其家人开展亲情帮教,逐步稳定了杨某改造状态。
据民警李伟介绍,今年6月份,杨某通过家人会见得知,自己母亲的糖尿病并发症已相当严重,视力退化明显,几乎失明。“当时我们通过会见监听,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说,杨某母亲很想在眼睛还能看见的时候再见儿子一面,但因为身体不允许,再加上路途遥远,未能成行。为了不让杨某因担心母亲而影响改造,宿州监狱迅速与六安市司法局取得联系,希望借助远程帮教系统,让杨某与其母亲通过视频见上一面,了却其母心愿,也帮助杨某缓解不安情绪。最终,在六安市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的协力配合下,杨某与母亲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完成了会面。
会见中,杨某母亲告诫儿子:“在狱中要好好改造,即使我看不见了,也希望有生之年亲耳听到你的声音,摸摸你的手。 ”话音未落,杨某已泣不成声。 ·李由·
司法所长用私家车让老人和孙子“见”了一面
“孙儿啊,不要担心奶奶,党的政策好,我日常生活政府都管着,吃喝都不用愁。你一定要听民警的话,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奶奶语重心长地对视频中的孙子说。“奶奶,您放心,我一定听管教的话,积极改造,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回家和你团聚”。视频中的张某早已哭成了泪人,哽咽着向奶奶保证。
这是2016年9月发生在怀宁县远程视频会见室里的感人一幕。
怀宁县的张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刑,于2007年投入安徽省蜀山监狱服刑。张某自幼父母双亡,一直跟随奶奶生活,因为从小缺失父母的爱,奶奶便将全部的爱毫无保留的倾注在孙子身上。张某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奶奶的溺爱和宽容加上没有父母的管教和约束,张某交友不慎,逐渐与一些社会青年混在了一起,染上了不良习气,最终发展到与人结伙抢劫触犯法律而锒铛入狱。
投入监狱改造后,张某远离了从小相依为命的奶奶,失去人身自由的他悔恨万分,最挂念的是八十多岁的奶奶,怕自己见不到奶奶最后一面。张某入狱近10年,老人家整日以泪洗面,逢人就掉眼泪,倾诉对孙子的牵挂和思念,经常感叹还能不能活到孙子出来的那一天。乡亲们都很同情,非常理解老人想见孙子的心情,但她年迈体弱行动困难,不能长途奔波,这一愿望无法实现。
省司法厅开通远程视频会见业务后,金拱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向张某奶奶宣传,告诉老人这个好消息。当听说在县城就能和孙子视频会见时,张某的奶奶连声感谢,当场要求司法所长帮忙申请会见,越快越好。
经县司法局与蜀山监狱联系预约,确定2016年9月5日双方会见。会见当日,张某奶奶年岁已大,无法自己乘车去县司法局,家中又无其他亲人陪同,金拱镇司法所所长汪健决定开私家车上门将老人从乡下接到县城,圆老人见孙子一面的心愿。“汪所长,太感谢你了!这次要不是你开车送我来这里,我怕到死也见不到孙子了……”老人一再向汪健鞠躬表示感谢。会见结束后,汪健又开车送老人平安回家。时隔10年终于见到孙子,老人的心终于放下了,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据蜀山监狱反映,张某在和奶奶见面后更加积极改造,减刑后还有一年多时间,张某和民警说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奶奶健康的活着,等出去报答养育之恩。2017年春节后,县司法局在和蜀山监狱沟通后,又安排了一次会见。两次会见大大地促进了张某的改造,收到良好的帮教效果。
·张平·
远程帮教显亲情 浪子回头泪沾襟
“爸爸!爸爸!妈妈说了,你要好好的,等减刑了就来看你! ”听到这里,吴某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文文乖,你回去对妈妈说,爸爸一定争取早点回家,咱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再也不分开! ”服刑五年,这是吴某第一次见到儿子。
吴某,安徽滁州人,因贩卖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被判有期徒刑十年,投入马鞍山监狱改造后,还没有家人前来会见。吴某的父母早年离异,母亲改嫁且患有尿毒症,弟弟也在监狱服刑,吴某21岁时有过第一次婚姻,后妻子婚内出轨,离婚后结识了比自己小8岁的现任妻子,很快结婚并育有一个儿子。
对于家人一直不来会见,吴某始终耿耿于怀,想起自己上一段失败的婚姻,总是怀疑妻子会抛弃自己,平时在监区的改造也心不在焉,经常因为违规违纪被扣分处罚。
监区民警小王在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后,对他进行个别谈话教育。“你现在家中一切开支都由你妻子一人承担,生活很困难。他们到监狱来会见一次,路费、吃住等花销至少要几百甚至上千元,你想过你妻子养家多么不容易吗?”在稳定了吴某的情绪之后,民警小王将吴某的特殊情况向监区领导进行了汇报,经监狱狱政管理部门审核后,及时与滁州市南谯区司法所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方面的沟通协调,在今年春节期间为吴某安排了一次远程会见。
会见时吴某看着屏幕里自己年迈的母亲和可爱的儿子,强忍着激动,眼中噙满泪水,“英子(吴某妻子)呢?她怎么没来?”屏幕对面的吴母早已泣不成声,哽咽这说:“英子知道你在监狱违规违纪,没有好好改造,还在生你的气。你可别怨她啊,英子也不容易,在超市打工,一个月就挣那么点工资,要撑起一个家,苦啊!她说了,只要你好好表现,下次就来看你。”
会见后,吴某心中对家人的猜忌已经变成了深深的懊悔与自责,他主动找到承包民警小王,感谢警官帮助自己父子重逢,并表示一定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 ·严然·
儿子杳无音讯十多年 司法所帮忙重续亲情
今年2月份,太和县司法局赵集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司法所综合管理平台了解到赵集乡王某在安徽省蜀山监狱服刑信息,按照工作要求开展上门摸排和信息核查。
在和王某父母交流中得知,王某是家中独子,其家中还有三个弱智姐姐,家人只是听外出务工的同村村民传言王某已在外地犯罪判刑,十多年来杳无音讯。年迈务农的双亲带着三个弱智女儿艰难度日,由于想念儿子,整天以泪洗面,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基本靠政府和亲邻照顾维持生活。
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把王某家庭情况向县司法局进行了汇报,立即和蜀山监狱狱政管理科取得联系。经了解,王某,现年39岁,12年前和同村人一起外出打工,与人产生争执,发生械斗,由于不懂法,事发后潜逃,后被缉拿归案,判刑后投入蜀山监狱改造。目前在监服刑表现一般,可能是自责和羞愧心理的原因,从未与家人联系。根据王某情况,和监狱协商后,决定尽快安排一次远程帮教会见,再续亲情,促进帮教。
当司法所工作人员再次家访并带来了王某在监狱服刑情况以及可以进行远程视频会见的消息时,夫妻二人顿时激动起来,抓住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我儿子有音信了,我可以见到儿子了,太谢谢你们了”!
2017年3月2日下午,久别的他们通过视频终于看到了彼此。由于十几年没有见面,父母差点没认出自己的儿子,情绪十分激动,声声呼喊,痛哭流涕。司法所工作人员耐心疏导,缓和情绪,而愧与家人联系的王某也痛哭失声,表达悔恨之情,帮教会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会见结束后,老夫妻感动地握住工作人员的手说:“谢谢你们让俺见到了儿子,俺想着再也见不到他了,是你们圆了俺们的梦”。 ·解振勇·
远程视频会见为高墙内外传递亲情
“爸、妈,身体好吗? ”父母都已年过7旬,身体一向不好,深处高墙的胡某非常挂念。“儿啊,你在那好吗?别担心家里,我们等你早日回来! ”从母亲期待眼神里,胡某明白肩负的责任。
2017年5月,通过监狱与宿松县司法局联网的远程视频会见系统,九成监狱分局的服刑人员胡某见到了日夜思念的父母,还有妻儿。
这次远隔百里的相聚,胡某与其家人期待已久。胡某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刑4年8个月。 2个月前,马家湖监区民警徐五松发现胡某情绪低落,便找他谈话。胡某告诉徐警官,母亲患有严重哮喘疾病,稍微多走几步就会胸闷、气促,妻子接受社区矫正,限制外出,与母亲、妻子见上一面都觉得是奢望,多少次在梦中互诉衷肠。
徐警官耐心开导胡某,远程视频会见可以帮他实现一家人相聚的愿望。随即将胡某家庭的特殊情况向监区领导汇报,监狱的狱政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与宿松县司法局积极沟通协调,很快收到司法局审核答复,九成监狱分局与宿松县司法局安排了这次远程视频会见。
胡某告诉母亲,自己的计分考核已经累计100多分,可以获得一个记功、一个表扬的行政奖励,要不了多久就可以申报减刑。这时,母亲、妻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个“家中梁”很快就会担负起养家的重担,弥漫在这个困苦家庭的“雾霾”即将散去。“你们一定要保重身体,给我孝顺的机会! ”胡某有些担心“子欲养而亲不待”。
胡某妻子在缓刑期间,限制外出,在县城开发区一家小厂打工,默默支撑起家庭。远程视频会见为他们夫妻提供难得的互诉衷肠机会。“困难是暂时的,无论遇到什么艰难,我愿意与你共同面对,不离不弃。”妻子的话令胡某非常感动。胡某告诉妻子,他准备在释放后利用狱内学到的制鞋技术到晋江干一段时间,然后运用积累的资金回老家做点生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胡某儿子13岁,已经上初中了。“现在成绩怎么样了? ”看到儿子又长高很多,期末考试在班上考了第三名,胡某很高兴,不断叮嘱儿子好好学习。父子间约定,一个积极改造,一个努力学习。
父母的期盼、夫妻的承诺、父子的约定鼓舞胡某积极改造,早获新生。远程帮教会见系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使服刑人员亲属以及社会帮教组织在本地就可以实现与监所内服刑人员“面对面”交流,节约服刑人员亲属会见成本,尤其对居住在偏远地区和身患疾病的服刑人员亲属提供极大的便利。
据了解,自2012年安徽远程帮教会见系统试点应用以来,九成监狱分局作为第一批试点应用单位,在所有关押点均设置远程会见室,对远程帮教会见网上审核等工作岗位的民警实行AB岗,利用狱务公开、电话咨询等方式向服刑人员及其亲属宣传远程会见相关政策,尽可能为家庭贫困、年老体弱、路途遥远等来监会见不便的服刑人员亲属搭建与其亲人沟通交流的桥梁。2016年以来,九成监狱分局共接收办理省内司法局(所)申请1353例,实际完成会见829例,成功率达到61.3%,系统应用价值和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 ·吴向前·
结 语
远程帮教会见系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使服刑人员和戒毒人员亲属以及社会帮教组织在本地就可以实现与监所内服刑人员和戒毒人员“面对面”交流,大大降低了会见成本,为服刑人员和戒毒人员亲属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是一项真正的便民、惠民工程。
今年以来,全省通过远程帮教会见系统开展会见2737次,应用成效明显,社会效果显著,受到了服刑人员及其亲属的欢迎,特别是受到了很多居住在偏远地区和身患疾病、年龄较大的服刑人员亲属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