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节,阜阳市颍州区西湖景区街道办事处白行社区在广场上,组织百桌酒宴欢庆新年。这是由各家各户向社区自发申请承办,有条件的一家办一桌,没条件的两家办一桌,大伙自备酒菜,来个居民大联欢;社居委也利用这个露天大联欢,向乡亲们汇报一年来的工作,讲讲群防群治和平安创建。住着整齐划一小别墅的村民们,家家都端来最好的饭菜,整整摆了一百桌,几千口外出务工归来和留守的村民们欢聚一堂。
而就在10年前,当时的白行村是全区典型的“老大难”:“两委”班子涣散,行政工作瘫软杂乱,村中治安混乱,各类矛盾频发。2006年初,从该村走出去在城里开大酒店、搞房地产发了财的闫永志被群众找了回来,全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闫永志认为,要想让父老乡亲们过上安定祥和、富裕欢乐的好日子,就要从治乱治安抓起,而这一切都要紧紧依托党支部和村委会。
闫永志带领村两委班子从建立健全各种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入手,把党支部的公信力挺在前面,敢于担当,敢于负责,闫永志本人坚持自己挂帅担任综治、维稳等组织的第一负责人,把创建“平安白行”置嵌于各项工作前端。
拥有4千多名村民的白行村,下辖24个村民组,分布在西湖沟洼地十年九淹的17个村落里。当时各村房屋破旧,被人戏称“嘴多、绳多、腿多”,房屋裂缝大,为了固定房屋使用绳子拴、棍子顶的办法。闫永志从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抓起,本着零利润的原则,统一规划中心村,让村民互助建起两层带院的千套小别墅,让17个自然村的村民全部集中到中心村的“白行新村”安居。仅此一项工程,就节约还原出千余亩耕地。村“两委”干部不参与任何工程事项,不沾集体一分钱,通过迁房移民一下子紧紧抓住了民心。
村支部在历时几年的工作中树起了良好的形象,先后涌现出年近80岁的老人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在外务工人员通过特快专递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情况。报经上级批准成立党总支后,下设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拥有正式党员95人。村民理事会、团支部、妇联等群团组织和民兵组织也接踵健全。
与此同时,筑牢平安根基工作与矛盾纠纷排查等综治工作齐头并进。成立专职治安巡逻队,每周由班子成员轮流带队,每天按照预定时间和路线巡查、宣传;设立固定卡点,落实值班驻守措施,推广灯光工程,中心村全部安装节能灯,在各主要路口和重要部位安装各类摄像监控设施30处,居民和商户安装80余处。结合禁毒、防邪等工作创建“无毒村”、“无邪教村”和“无事故村”及“无刑事犯罪村”。
白行村党支部带领村委会一班人重视群众内部矛盾的化解,“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已成为两委班子的工作宗旨。特别是改“村”为“社区”后,除了建立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调解工作小组,使一些特殊的矛盾纠纷依靠人缘地缘的优势给予化解外,白行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支部的先锋保垒作用,大力推行驻村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优势,参与矛盾化解,设立专门工作室。在此基础上,该社区还创造性地邀请西湖法庭负责人每周深入社区一次,向居民们以案释法,并设立了“法官工作室”,区检察院和司法局也都安排专门人员对接,定期深入社区进行普法宣讲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10年来,该社区实现零刑事犯罪,排查调处矛盾逾千件,调处成功率100%,未出现一起民转刑案件。
白行社区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立足当地实际,出台了定期“居民对话会”,建立“居民公约”,强化精神病人包保和补助,开展“五好”家庭评选等系列活动。白行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村,社区党总支荣获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省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社区连续10年保持“平安村(社区)”荣誉称号。
·本网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