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6·26”国际禁毒日已过,但毒品的危害依然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和生命健康,令人深恶痛绝。
近年来,宣城市宣州区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数一直高位运行。 2014年至2017年5月份,共受理毒品犯罪案件110件169人,占整个刑事收案的8.12%。其中2014年受理36件,占比9.92%,2015年受理33件,占比9.09%,2016年受理33件,占比7.68%,2017年1-4月,受理8件。通过对上述案件的审理分析,毒品犯罪案件有如下特点:
1.涉案罪名及毒品类型相对集中。受理的110件案件案由多集中于贩卖、运输毒品;容留他人吸毒和非法持有毒品三个类型,其中贩卖、运输毒品64件123人,占总数的58.18%,容留他人吸毒36件36人,占32.72%。非法持有毒品9件9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1件1人。涉案毒品以甲基苯丙胺类毒品(俗称“冰毒”)为主,其他类型毒品如鸦片、海洛因、氯胺酮等数量非常少。
2.从查处的毒品案来看,毒品主要来源于上海、南京、广东等地。毒品交易地点以市区各宾馆、旅馆、网吧、KTV、停车场等公共场所为主,也有在街头进行零星交易的现象,宣城与南京接壤的水阳、狸桥等周边乡镇也有毒品交易出现。
3.犯罪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从人员构成看,毒品案件的犯罪主体以农村进城流动人口和城市无业人员为主,外地毒贩占很大比例。从文化层次看,以初中及以下文化为主。从年龄结构看,中青年成毒品犯罪的“主力军”,35岁以下的102人,占60.35%。从性别结构看,女性被告人29人,占17.16%,女性参与毒品犯罪比例高于其他刑事案件。
4.累犯、再犯比例较大。在长期的毒品犯罪活动中,因贩毒、吸毒等行为形成了“毒友圈”,一些吸毒者为筹集更多吸毒资金,利用“毒友圈”的资源,实施贩卖行为,以贩养吸者居多。在审结的169名毒品案犯中,曾因犯罪受到过刑事处罚的75人,其中累犯、毒品再犯共计34人,占比达20.12%。
5.犯罪手段日益多样化,隐蔽性强。毒贩与吸毒人员采用电话、手机等通信手段进行单线联系,通话用语使用“隐语”或“行话”,且不定期更换手机号码。交易地点灵活、隐秘,交易方式极其隐蔽,难以被发现。
6.容留他人吸毒案件快速增长,特别是容留未成年人吸毒占一定比例。
针对日益高发的毒品犯罪形势,宣州区法院为此建议:
1.坚持从严打击不放松。严打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加大对毒品犯罪的财产刑执行力度,摧毁毒品犯罪分子再犯罪的经济基础,不让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
2.妥善审理未成年人涉毒案件。根据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对未成年人涉毒犯罪依法从宽处理。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未成年人罪犯进行帮教回访,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预防和减少再犯罪。
3.强化毒品危害性及禁毒知识宣传。通过定期开展“公众开放日”和送法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拓展禁毒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典型案例,宣传打击毒品犯罪的相关知识,使禁毒工作深入人心,鼓励广大群众自觉远离毒品。
4.加强对重点区域及重点人群的监管,严防流动性毒品交易,坚决抵制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俞丽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