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路边捡来线索挖出窝案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08-16 15:03:25


“从公路边上的乱象入手,我们立案侦查了6起治超系统的职务犯罪。在我们查办这些案件之后,交通部门采用了治超电子监测系统等最新科技,以减少查车人工依赖性,从而有效预防了此类案件的再次发生。”7月30日,谈起从路边捡来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一事,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勇说。

2014年春节后,花山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何杰在上班路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国道G205当涂超限超载检测站附近,常有渣土车排着队停在路边休息。这些车白天不过治超站,只等晚上才通过。经仔细观察,这些渣土车上都有着不同的标记,有的贴着贴画“擎天柱”,有的悬挂一个牌子。何杰觉得,这一乱象的背后肯定潜藏着秘密,于是便安排侦查人员前去一探究竟。“我们不抽烟,但为了与司机套近乎,还专门买了一包香烟。 ”参与侦查的一名检察官说。“你们为啥白天不走,要在这里等什么? ”检察人员将烟递过去,向司机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给你们说你们也不懂。”侦查人员吃到了闭门羹。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后侦查人员走进附近的一个小饭馆,有很多渣土车司机在这里用餐。侦查人员点好饭菜,便与司机找话闲聊。司机们似乎都有一点敏感,又问起侦查人员们的身份。“我们也是开大车的,想跑渣土生意,向你们请教一下怎么干这一行。 ”侦查人员撒了个谎。“那你们首先要入队。 ”一个司机答复。后侦查人员询问该如何入队,这个司机给了侦查人员一个手机号码,并说想要入队就与该中间人联系。这个司机还向侦查人员详细解释,每辆车每个月需向这名中间人缴纳1200元费用。缴纳费用后,每次通过治超站时提前打电话给中间人,中间人与治超站那边联系协调好后,会告诉你晚上什么时间可以“安全”通过。与每次超限超载被罚款相比,每个月交1200元对司机们来说更为划算。

为揭开背后的真相,侦查人员便从这名中间人潘某入手。经查,潘某并非马鞍山人,而是相邻的芜湖市人,侦查人员同时还掌握到潘某住在芜湖某小区。为找到潘某,侦查人员在潘某居住的小区“转悠”了一个星期,也不见潘某的影子。侦查人员又了解到,离婚的潘某长期在外,一两个星期才回家看一次孩子。为找到潘某,侦查人员通过公安机关住宿人员登记系统查询到,潘某正入住在当涂县的一家小旅馆。侦查人员立即赶到这家旅馆,找到潘某并将其带回办案工作区进行询问。潘某交代,为承揽带路生意,其向治超站多名工作人员行贿。

为提高这一窝案的办案效率,反贪局长何杰决定先从多名受贿人中的一个入手。经商量,首先传唤了超限超载检测站三中队中队长张某。张某到案后,很快交代其利用对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现场执法检查等方面的职务便利,非法收受运输企业相关人员、个体车队负责人所送贿赂6.78万余元的犯罪事实。鉴于张某的涉案数额不是很高,第二天张某被取保候审。后反贪局又相继传唤了二中队中队长李某、协管员张某某等人,并进行立案调查。通过从路边捡来的办案线索,花山区检察院先后立案侦查了6名治超站工作人员贪腐案件。

在查办上述案件后,花山区人民检察院向马鞍山市交通运输局发出了检察建议书,指出该局队伍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忽视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廉政意识和拒腐意识教育;同时还存在着查处违规车辆技术手段不到位等问题。建议该局完善队伍管理机制,加强全系统人员廉政教育,减少查车人工依赖性。
·本网记者 袁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