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家在四川的翟先生坐火车5点到合肥,9点走进包河区人民法院第23法庭。两年前在四川买的私家车,因为拖欠车贷被起诉,翟先生大老远赶到合肥应诉,当天与他一起应诉的还有12名被告。
9点开庭,另12名被告没有到庭。因为13件案件是同一个汽车金融公司分别起诉13名购车借贷人的借贷纠纷,法庭当天运用简易程序集中审理。经历同样的庭审程序,9点30分,独任审判的法官程大光当庭集中宣判。由于翟先生愿意调解,除了翟先生的案件外,另12件案件都有了判决结果。
两成法官办理五成民商案件
翟先生和汽车金融公司当庭达成调解意见,向双方当场送达民事调解书后,程大光刚到办公室,又接到婚姻家庭调解室的求助。咨询师正在给一对闹离婚的夫妻进行调解,遇到法律难题。于是她又赶去调解室,接待当事人。
程大光是从包河法院滨湖法庭抽调到该院新组建的诉调对接中心。
作为全省首家独立建制的诉调对接中心,7月1日正式组建。从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调任诉调对接中心主任,程珧知道面对的不仅是岗位变动,还是全院50%的民商事案件以及该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和运转。
程珧团队里搭配了5名抽调自不同业务部门的80后法官,并按1:1.5的比例配备了9名书记员,占全院民事审判力量20%。诉调对接中心主要对金融借款、物业服务合同等八类简单民事案件进行调解和裁决,并有自由筛选简单民事案件的权利,确保全年办案数量达到5000件。而包河法院去年民商事案件总量是10000件左右。
当事人到法院起诉,先由诉讼服务中心转到诉调对接中心筛选,三日内确定是否受理。受理后,即安排调解,调解不了就转成裁判程序,通过速裁方式,对类案进行集中开庭、集中宣判。从立案到送达再到开庭判决,一个半月成了案件完成的常态时间。运转一个月,该中心就已经受理800多件案件。
重组审判力量均衡配置
“在司法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推行案件繁简分流是当前法院的重头任务。面对不断攀升的案件数量,法院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人员里,通过科学调配和高效运用审判资源,依法快速审理简单案件,严格规范审理复杂案件,努力以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这也是案多人少矛盾下的必行之路。”包河法院院长胡权明向记者介绍该院最新一轮的人员调整,用“重组”一词并不为过。
除了从业务庭室抽调年轻骨干法官进入诉调对接中心,该院还分流刑庭和未成年人审判庭富足的人员;诉讼保全案件统一交由执行局负责……同时,根据案件的繁简程度等标准,设立简案快办法官团队、普通案件法官团队以及疑难复杂案件法官团队,不同案件由不同类型的法官处理,实现类型化案件标准的统一化。
根据三年相关数据精确分析,包河法院在扣除诉调中心、执行局、立案庭收案数量后,合理确定业务庭人均办案基数,明确院长应达到业务部门法官办案指标的10%,其他入额院领导为40%,庭长为70%,副庭长为90%。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重组建立的是动态调整体制,一年一评定,一旦出现人员失衡,立即进行人员、案件调整,实现不同审判部门审判力量的均衡配置。
8月7日9点,该院副院长丁文华担任审判长,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商事纠纷案件。自司法体制改革,被编入了审判团队,丁文华今年上半年已经受理206件案件,结案104件。目前,该院院庭长办案已常态化。
先行先试力促繁简分流
8月8日下午,包河法院与包河区司法局联合召开第二次诉调对接工作联席会。包河区12个街道、镇的司法所(司法办),7个警民联调室都参与其中。“速裁仅是诉调对接中心的业务组成,我们还负责管理指导法官工作室、道交损诉调对接、警民联调工作室等相关的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工作。 ”程珧主任告诉记者,诉调对接中心承接了全院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最大限度地促进纠纷诉前化解,减轻法院办案压力,达到繁简分流、效率提升、资源节约等目的。
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长汪晖介绍,7月27日,全国法院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工作培训会上,最高院提出法院面对收案持续攀升的新压力,要进一步推进繁简分流调解速裁机制建设。“包河法院的诉调对接中心独立建制,分流调解速裁无缝对接,是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丁雷 本网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