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8月30日,全国法院司法保障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省高级人民法院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省法院积极顺应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对司法保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稳妥推进人财物省级统管改革,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财物统管“安徽模式”。自该模式运行以来,试点法院财务运行平稳,预算逐年增长,也为信息化建设和“两庭”(审判法庭和人民法庭)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截至目前,全省126个法院共投资2.52亿元,已全部建成诉讼服务中心,共建设法庭项目118个,总投资规模34.3亿元,“两庭”建设水平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去年3月,我省法院财务管理中心挂牌运行,11家试点法院实行财物统管,推进管理模式、经费资产、规划项目、政策保障“四统并举”改革。“安徽法院坚持把中央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要求和安徽特殊省情、院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解决好权力分配、职能分划、责任分担的问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设计出一条既符合安徽实际又体现改革共性要求的人财物省级统管改革新路径。 ”省高院院长张坚说。“一处两中心”财物省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即省财政厅归口部门政法处为管理主体,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各设立一个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办理系统财务管理具体事务,解决了“扁平化”管理带来的点多面广幅度过大的难题。
全面完善的制度保障下,2016年,试点法院预算数总额同比增长28.3%,今年同比又增长6.6%,办案经费、装备经费和人员收入稳定增长,实现了“托高补低”的改革承诺。全省法院经费保障更是大幅提升,为推进司法改革、提升审判工作质效和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近年来,通过充足的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全省法院实现高速专网、高清视频会议、高清科技法庭、执行查控、远程提讯室、远程接访室、庭审直播、移动科技法庭等14套硬件系统全覆盖,实现办案办公、政工后勤、公开服务、决策分析、视频管理、基础支撑六大类36种软件全应用。
会上,省高院副院长周榕介绍,2013年以来,全省共建设法庭项目118个,总投资规模34.3亿元,总建设规模91.9万平方米,新一批人民法庭投入使用,方便了群众诉讼,彰显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形象。作为全省法院“两庭”建设成就的缩影,淮南中院及所辖基层法院审判法庭在4年里,全部实现新建和改扩建,“两庭”建设从全省落后一跃成为全省先进,实现了审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