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泾县被推荐为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09-04 14:37:52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公路通客车率达100% 城乡道路客运车辆公交化比率100%

泾县被推荐为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泾县讯 目前,泾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均已实现水泥(油)路通达,所有乡镇和景区通公交,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实现了与国省干线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有效对接和快联互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截至2016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786公里,路网密度86.95公里/平方公里,等级公路里程1762公里,占比98.7%。全县有客运站7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公路通客车率达100%,城乡道路客运车辆公交化比率100%,服务广度和深度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显著改善,运输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加强。近日,该县被省交通运输厅推荐为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期间,该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农村公路发展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推进以危桥加固改造、县乡道升级改造和村级公路网化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实施危桥加固改造项目77个,县乡道升级改造152公里,实施乡村公路网化工程120公里。农村公路资金投入力度和项目实施数位居全市前列,全县农村公路路况持续改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该县县政府成立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对乡镇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实行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管“微信”调度机制,建立了包括县政府分管领导、各乡镇主要领导、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交通部门相关人员的“微信”群,每天以报表、图片形式通报项目进度和质量管理情况,强化工程调度监督力度,有效促进了项目顺利实施,确保了年度建设任务按期完成。该县坚持多方筹集资金,保证工程建设需要。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交通建设资金,“十二五”期间,在确保G205泾南段和S322泾县段等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的同时,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5亿元,有力保障了农村公路建设需要。该县还坚持分类指导,适应农村公路建设实际。农村公路点多面广,实施情况复杂。在计划安排上,坚持下而上,不搞一刀切和行政命令;在建设标准上,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促进了农村公路的顺利实施。

农村公路管养水平不断提升

该县始终把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全面养护、保障畅通”的原则,确保农村公路“建、管、养”同步推进。

该县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完善管养机制,明确了农村公路管养范围、工作职责、资金来源等内容和县、乡、村三级的管养责任,各乡镇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明确了办事人员;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细则和考核办法,提升管养水平和质量。该县加大投入,确保“有钱办事”。一方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向上级争取补助资金,“十二五”期间累计争取上级养护工程补助资金24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县道安保工程,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安全通畅水平;另一方面,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县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由县政府承担),乡道每年每公里2500元(其中县政府承担2000元,乡镇承担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其中县政府承担700元,乡镇政府承担300元),“十二五”期间,县、乡两级财政共投入日常养护资金1600余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路长制”,按属地管理原则,实行“一路一长”。县级公路一级“路长”由县交运局主要负责人担任,二级“路长”由县交通运输局分管领导担任,三级“路长”由县公路所负责人担任,乡、村级公路一级“路长”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人担任。该县还不断加大治超力度,将交通建设和治超工作作为年度15项重点工作之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一线指导并参与治超工作,组织交通、公安、国土、水务等部门,抓源头,管路面,强科技,以“零容忍”的态度和铁的决心、铁的举措,铁腕整治车辆超限运输行为,累计查处超限超载运输车辆3300余台次,处罚货运源头企业45家次,新建1个源头治超服务站和3个源头治超监管点、4个路面治超监管点,建成了治超视频监控平台,科技治超水平不断提升,非法改装车辆基本杜绝,超限运输现象大幅减少,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治超工作先进县”

城乡道路一体化稳步推进

自2010年以来,泾县紧紧抓住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机遇,精心组织,强力推动,全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约7000余万元,收购农村客运车辆149辆,购置并投放新公交车164辆,开通公交线路28条,建成农村客运站7个,乡镇和景区公交覆盖率达100%。

2010年以前,该县共有农村客运车辆150辆,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分班线联组经营为主,抗风险能力低、矛盾多、管理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对此,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由泾县客运公司作为改造主体,对全县农村客运车辆进行统一收购,实行公车公营。组织人员多次到外地调研学习,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政策引导、国有为主、集约经营、分步改造”的工作原则,全县所有农村客运车辆全部实行公车公营,城乡客运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对改造后的班线,该县坚持以“方便人民群众”为本,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合理分配运力。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调度,对原有线路和运力重新配置,既保障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又避免运力分布不均。灵活安排运行方式。根据群众出行需求,灵活设置运行班次和运行时间,采取固定班线型、班线延伸型和定点接送型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乘车需求。如:对客源稳定的线路,采取固定班线的方式;对偏远地区和部分旅游景点,采取班线延伸的方式;对学校的学生采取定点定时接送的方式。同时建立了公交IC卡系统,对城区公交7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实行免费乘车政策,所有车辆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等车载设备,随时监督司乘人员的服务行为。

通过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农村公路客运事业随之蓬勃发展,加快了脱贫攻坚的步伐,促进了社会和谐。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的水墨汀溪、绿林谷、查济、云岭等旅游道路改善,来泾县的游客逐年增长,全域旅游发展全面加速。 2016年全县接待旅游入境者2.3万人次,增长9.0%;接待国内旅游者324.4万人次,增长19.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3亿元,增长21.8%。
·赵升 王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