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外卖干掉了方便面”这样的说法有些为时尚早,那么外卖行业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的确所言不虚。想想看,在雨雪之日、酷暑之时,抑或仅仅是 “不想动弹”的时候,一到饭点我们是不是已经习惯性地想到叫外卖?用户规模已达6亿, 2016年在线外卖用户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占比高达63.3%,远超一二线城市白领在家做饭的频率——这是来自 “饿了么”的数据。日订单量达1200万份——这是来自美团外卖的数据。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 2017年中国外卖市场整体交易额将达到2045.6亿元,增速为23.1%。
井喷式发展的外卖行业不仅是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更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但在这样 “正外部性”的同时,一种 “负外部性”也随之而来,这就是 “外卖污染”:目前的外卖包装和外卖餐具,基本是一次性的,且大多不可降解。
其实不独外卖行业,整个快递行业都面临着污染问题。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眼下每年由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废弃物已达百万吨级,但回收率却不足10%。外卖以及快递行业,正在面临越来越尖锐的污染指责。
枯燥的数据有时具有巨大的冲击力量,每当类似数据发布,往往都能带来震撼人心的效果。但是,感受到冲击之后呢?快速的生活节奏、碎片化的信息交互,常常使得一个当时看起来极为严重的问题,维持不了两三天的热度,兴奋劲儿一过,便一切照旧。无须讳言,外卖抑或快递污染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而这也正是相关治理正在遭遇的最严峻挑战——人们往往热衷于坐而论道,却鲜见立刻行动起来。
外卖和快递污染看似由单个行业导致,其实却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相关业态深化拓展的合力而为。因此,外卖和快递行业的环保问题若要得到实质性治理成效,除了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还需要 “社会共治”予以积极回应。这其中,相关企业的率先垂范,以及同行企业的携手合作尤为重要。如果全行业能够在治理措施和一致行动方面达成高度共识,外卖行业的环保问题显然能够在较短时期内得到大幅改观。 徐冰